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斜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林言丽  
【摘要】: 裂纹是转子系统中的典型故障。上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带横向直裂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实际情况中,裂纹的形式很多,斜裂纹就是传递扭矩的转子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裂纹形式。本文对斜裂纹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并与直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提炼出可用于转子系统中斜裂纹检测的特征故障频率。 由于裂纹的存在主要影响了转子系统的刚度,因此本文首先对裂纹转子系统的刚度求解进行了探讨,发展了两种新的求刚度的方法:中性轴法和应力强度因子为零法。经过与传统法以及文献中试验刚度曲线的比较得出:应力强度因子为零法得到的刚度与试验刚度曲线最为接近,是一种较准确的刚度理论计算方法。用这种方法得到斜、直裂纹转子系统四个方向(两横向方向、扭转方向和轴向)刚度,并对其分析后得出:斜裂纹可以引起转子系统刚度的拉-弯耦合、弯-扭耦合和拉-扭耦合,而直裂纹却只能引起转子系统刚度的拉-弯耦合。 在建立了裂纹转子系统四个方向的运动方程后,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对斜、直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求解。为了充分详细地讨论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求解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对结果分析比较后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最重要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斜裂纹转子系统的横向固有频率大于直裂纹转子系统;斜裂纹轴横向响应中包含的频率分量:转速频率与扭振激励频率的组合频率的幅值远远大于直裂纹轴相应频率的幅值;斜裂纹轴轴向响应中包含的扭振激励频率的幅值远远大于直裂纹轴相应频率的幅值。接着对斜裂纹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讨论,主要计算了转速、裂纹深度和偏心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在本文所取的参数条件下,斜裂纹转子系统横向响应进出入混沌运动的路径以准周期环面破裂和阵发性为主。 最后进行了无扭振激励和有扭振激励作用下,斜、直裂纹转子系统横向振动响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前面理论分析的两个重要结论,证明了横向响应中的组合频率可以用来区分转轴上的斜裂纹和直裂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长利;李诚;周邵萍;夏春明;;直斜裂纹转轴的时变刚度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3期
2 许德刚;许俊萍;申道明;沈亚鹏;;含45°斜裂纹圆柱薄壳动态特性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3 杨慧;曹平;汪亦显;黎振兹;黄尚安;;斜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计算及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曹桂馨,琚定一;混合型裂纹的疲劳扩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4年02期
5 杜明亮,李国琛;斜裂纹顶端形状对平板应力场的影响[J];力学季刊;1986年03期
6 柯献辉;吴言成;王伟;张欣;杜云海;;弹性半平面中斜裂纹问题的应力强度因子[J];河南科学;2007年05期
7 孙雅珍;刘杰民;余天庆;刘大任;;脆性材料斜裂纹扩展的数值试验与破坏模式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林拜松;复合型脆断的应变能判据[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4年04期
9 闫明;张义民;何雪;李鹤;;热疲劳斜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孙雅珍;余天庆;;脆性材料斜裂纹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1 邢文珍;;L_(C4—CS)拉伸板斜裂纹在等幅疲劳载荷下的扩展规律[J];固体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12 孙训方;;对“八字裂纹”的断裂力学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77年02期
13 王东岱;;穿透斜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简便计算法[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14 刘晓颖;杨晓翔;;含斜裂纹剪切型橡胶减振垫的断裂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15 柴国钟;复合投影法及其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16 管大椿;三点弯曲梁中折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7 师俊平;解敏;王静;;无限大平面中斜裂纹的压剪断裂分析[J];工程力学;2006年12期
18 俞秉义;;等W綫最大应力准则在工程问题上的应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78年01期
19 林拜松;滑开型断裂的复合型脆断判据[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5年11期
20 ;一个新的复合型断裂准则[J];力学学报;197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准;李伟;陈国明;刘凤;;基于正交激励阵列的斜裂纹交流电磁场检测仿真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林言丽;褚福磊;;扭矩作用下直裂纹与斜裂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利;;用保角映射一边界配点法求解含中心斜裂纹矩形板的应力强度因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4 钱士强;陈以苹;林涵胜;傅瑢;;35CrMo钢回火组织(Ⅰ+Ⅲ)复合型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研究[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刘东燕;刘东升;;含裂隙岩体抗压强度的理论探讨[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韩清凯;董霄;孙伟;罗忠;;两类不对中转子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及其振动分析[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7 赵广;刘占生;王永亮;陈锋;;不同类型联轴器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影响理论与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虞烈;谢友柏;;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9 孙保苍;周传荣;;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泉;;一般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Hopf分岔[A];2003大型发电机组振动和转子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言丽;斜裂纹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D];清华大学;2009年
2 闫明;蠕变—热疲劳可靠寿命预测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郑丽娟;金属构件中空间裂纹电磁热止裂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4 郭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庄宁;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状态下裂纹扩展机制及其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慧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及管板开裂的数值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宫晓春;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主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昆鹏;转子系统的降维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施俊侠;工作转速下大型转子系统碰摩二次故障耦合振动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立清;工程中含接触问题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飒;基于三维漏磁检测技术的高速铁路钢轨斜裂纹特征识别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宣建青;高速钢轨漏磁无损检测的仿真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员险锋;基于非线性输出频率响应函数的转子裂纹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江君;基于有限元的裂纹转子动力学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晓宇;钢轨踏面斜裂纹扩展行为的仿真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熊嘉阳;钢轨斜裂纹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肖慧丽;含裂纹管道损伤检测的数值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张建勇;含斜裂纹各向异性介质的奇异积分方程数值解法[D];宁夏大学;2004年
9 杨慧;双轴压缩下含闭合裂纹有限岩板的断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李劼;基于模型的转子裂纹时域识别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孙卫军;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成果丰硕[N];光明日报;2003年
2 武平乐;市政府与西安交大签订工作会商制度协议[N];洛阳日报;2007年
3 张恒瑞;将“知识产权保护网工程”向纵深推进[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4 武平乐;洛阳与西安交大进行科技合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姚宗;海关总署微调《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N];国际商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