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主动扭矩平衡装置与减速器的集成设计

孙静  
【摘要】:扭矩平衡是机械动力学研究的经典问题。现有的平衡方法主要为优化机构内部参数的被动平衡法和附加各种平衡构件的主动平衡法。这些方法中较为简单的如附加飞轮法,虽已在工程中广泛使用,但飞轮巨大的转动惯量会给机器的起动和制动带来额外的负担。而其它的一些方法虽能适当的改善这一问题,但却普遍不能根据工况的变化和工作机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且在结构上不方便实施,故较难在工业界推广应用。近年来提出的主动控制平衡法,是通过引入控制系统来实现机器的扭矩平衡,其在增加平衡效果的可控性和提高平衡装置的适应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已有平衡方法较难广泛使用的考虑,通过继承主动控制思想的优点,提出将主动扭矩平衡装置与机器必需部件减速器在结构与功能上集成为一体的新设计理念。此新思想的提出以期推动扭矩平衡技术的工程应用。 本文首次提出将扭矩平衡功能与减速功能集成设计为一独立整体的设计思路,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根据扭矩平衡部件与减速部件的位置以及共用元件数量的不同,提出了四种集成度依次递进的新概念装置。此系列新型装置在结构上具有独立性,能方便地安装和拆卸,且可在不影响原机器运动特性的前提下实现扭矩平衡和减速的目的。 首先提出输出轴式伺服差动轮系主动扭矩平衡装置(OATBD)。此装置由两自由度的差动轮系和提供可控功能的伺服电机组成,安装于工作机构的输出轴上。因其在结构上独立于减速器,故集成度为第一级,也即最低级。本文对此装置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深入分析扭矩补偿原理,提出了独立设计伺服电机输入函数和集成设计差动轮系结构参数与伺服电机输入函数两种优化方法;采用学习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伺服电机实现扭矩波动补偿的仿真;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并通过算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然后提出输入轴式伺服差动轮系主动扭矩平衡装置(IATBD)。此装置也是由两自由度的差动轮系和提供可控功能的伺服电机组成,安装于工作机构的输入轴上。因其在结构上与减速器共用同一轴,故集成度为第二级。本文对此装置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扭矩补偿原理,提出了独立设计差动轮系结构参数、独立设计伺服电机输入函数以及集成设计结构参数与输入函数三种优化方法;采用学习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伺服电机实现扭矩波动补偿的仿真;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并通过算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相应实验平台硬件部分的搭建和软件部分的初步调试。 随后提出伺服差动轮系减速平衡集成装置(SDGT)。此装置由扭矩补偿单元和减速单元组成。其中,扭矩补偿单元是由差动轮系与伺服电机组成,用于实现扭矩平衡功能;减速单元是由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组成,用于实现减速功能。因减速单元与扭矩补偿单元集成于同一独立整体中,故集成度为第三级。本文对此装置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扭矩补偿单元的平衡原理,提出了独立设计差动轮系结构参数、独立设计伺服电机输入函数以及集成设计结构参数与输入函数三种优化方法;采用学习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伺服电机实现扭矩波动补偿的仿真;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步骤和流程,通过算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最后提出非圆齿轮减速平衡集成装置(NGD)。此装置通过利用两对可产生变化传动比函数的非圆齿轮,将减速功能与扭矩平衡功能融合为一体,故其集成度为第四级,也即最高级。本文对此装置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扭矩平衡原理,提出了独立设计两级非圆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函数和集成设计非圆齿轮传动比函数与变速轴转动惯量两种优化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设计步骤和流程,通过算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两对非圆齿轮的设计加工和整个装置的样机研制,并进行了初步的调试。 与减速器类似,本文所提出的新型装置具有结构独立,安装拆卸方便的特点,且可在不影响机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平衡系统的扭矩,其中SDGT和NGD两种方案还可同时满足机器减速的需求。在此系列装置中,OATBD、IATBD和SDGT三种方案均引入了伺服控制系统,且都具有通用性,可实现扭矩波动的柔性补偿,当工作机发生改变或机器外部工况和内部参数发生变化时,所提出装置仍可主动地平衡机器的扭矩波动。NGD方案则是纯机械式的装置,可在满足机器减速比设计需求的同时,利用非圆齿轮传动所主动产生的转速波动效应来平衡机器的输入扭矩。 综合而言,本论文提出一种新概念的集扭矩平衡功能与减速功能于一体的设计思想,并据此进行了系统的主动扭矩平衡装置与减速器集成设计研究,所提出的新型装置为推进扭矩平衡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开运;;新结构减速器[J];机械制造;1991年08期
2 陈冠国;;建筑机械减速器的跑合试验研究[J];建筑机械;1991年03期
3 于兴芝;《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应重视减速器拆装实验[J];机械职业教育;1995年03期
4 高胜玲;减速器漏油原因及处理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00年09期
5 张烨;基于UG的减速器三维实体模型和运动仿真(英文)[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闫莉敏;;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曼;冯华光;;减速器性能测试虚拟仪器的研究与开发[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01期
8 王金祥;陈建平;;浅谈设计电动三轮汽车减速器应注意的问题[J];通用机械;2007年04期
9 王宁;王兴权;魏晓波;张国宏;周立楠;;基于Pro/E减速器的虚拟装配及运动仿真[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3期
10 吴婷;张礼兵;黄磊;;基于遗传算法的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9年12期
11 周智宾;张宁;;JZQ型减速器的新型密封装置[J];起重运输机械;2010年04期
12 杜海霞;;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年02期
13 李强;;电动潜油螺杆泵技术难点分析[J];通用机械;2011年04期
14 范益亭;;减速器壳自动线成功投产[J];制造业自动化;1980年03期
15 牟广森;编组站驼峰调速实时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上)[J];中国铁道科学;1986年02期
16 连关培;;减速器地脚螺栓计算法[J];矿山机械;1986年08期
17 张永俊;宋立国;曹建华;;一种新型少齿差减速器的结构原理及优化设计[J];机械;1991年06期
18 吴限;;长臂铣头[J];现代制造工程;1993年06期
19 周国平,高玺华;关于自动化驼峰设计问题的初探[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年05期
20 周新祥,姚瑶;减速器的噪声测试及控制[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伟;;铸造起重机主起升机构布置形式浅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尹亚玲;夏勇;印建平;;采用半高斯光束实现连续分子束减速的新颖光学Stark减速器[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陈天毅;蒋铁登;褚卫华;;线切割机工作台传动系统减速器传动精度优化设计[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许福东;张晓东;华北庄;符达良;;180涡轮钻具用同步减速器研制[A];2004年石油装备年会暨庆祝江汉机械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佳玉;;编组站自动化调速实时系统减速器闭环控制仿真的研究[A];'200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冯征;;提高自动化驼峰控制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A];2004年自动化驼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建;;关于驼峰减速器用风量计算[A];2004年自动化驼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成刚;张佑林;;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减速器虚拟样机的建模与装配[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超;宫振冲;;23t轴重新型货车对驼峰运营及设计的影响分析[A];编组站调速设备适应重载运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孔冶;侯书林;施焕儒;郑寿庆;;虚拟装配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主动扭矩平衡装置与减速器的集成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邓联忠;极性冷分子的静电操控与Stark减速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永春;双环减速器运动特性及其故障诊断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林利红;永磁交流伺服精密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分析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9年
5 林超;双速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动态性能分析[D];重庆大学;2002年
6 贺元成;重载低速传动未级小齿轮自调位装置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王立存;通用涡旋型线集成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管登高;防电磁信息泄密宽频带电磁波屏蔽集成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傅武军;超高速电梯轿厢横向振动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宗志宇;基于RSM的多响应稳健性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金桂;减速器选型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尧;新型双梁铸造起重机主减速器的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3 齐长岭;基于并行设计的机械产品CAD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祝熙俊;侧隙可调式变齿厚平面蜗轮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的有限元分析及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马涛;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矿用掘进机行走减速器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6 狄子建;基于Pro/E的减速器产品参数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吴莹锋;矿用挖掘机行走减速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鸣熙;摆线针轮传动与小型RV二级减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姚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力学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舒刚;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速器动态特性研究[D];三峡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前;首台国产化盾构机减速器通过测试[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王建宏实习生 马玉凤;银川威力减速器打入海外替代进口[N];宁夏日报;2007年
3 记者 闫少谨;平遥减速器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N];山西科技报;2007年
4 闫军 何紫微;重庆发电厂改造脱水机减速器[N];国家电网报;2009年
5 西山煤矿总公司杜儿坪矿机电检修公司 胡长水;减速器漏油现象的调查与对策[N];山西科技报;2009年
6 李维平;重齿签下风电设备大订单[N];中国船舶报;2007年
7 姚红亮;中信重机三大技改项目竣工[N];中国矿业报;2005年
8 记者 李燕 实习生 牟华;重程减速器公司填补中国增速器一项空白[N];宁夏日报;2005年
9 崔怀纲 刘和平;国产2800千瓦行星齿轮减速器在河北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特约记者 崔怀纲 通讯员 刘和平;我国第一台大功率行星齿轮减速器通过鉴定[N];现代物流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