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渗透率煤储层的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煤层气(CBM)是近年来热议的课题,它是一种可替代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能有效缓解瓦斯对矿井的危害;能减少开采过程中的释放量,降低温室危害;能填补天然气和石油的不足,提供清洁能源。虽然我国煤层气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征复杂,渗透率低,煤层气渗流速度慢,经典渗流理论并不适用于我国煤层气复杂流动规律。
本文应用煤层气地质学、渗流力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煤层气开采的各阶段机理,概化煤层气储层模拟的地质模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煤层气在煤储层中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两种形式储集。煤层气从基质表面进入开采井筒经历解吸、扩散和渗流三个过程。煤基质对气体的吸附解吸具有可逆性,并存在一个吸附与解吸作用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态煤层气主要参与扩散运动,符合Fick第一扩散定律;游离态煤层气主要参与渗流运动,符合Darcy渗流定律。针对我国煤层煤层气特殊的低渗透率的情况,加入煤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因素,建立描述二维、双孔隙、拟稳态条件下气-水两相流运移规律的煤层气储层模拟的数学模型;
(2)借助大型的多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煤层气渗流数值模拟,分析敏感参数对煤层气、水运动的影响,并对煤层气和水产量进行历史拟合以及产量预测;
(3)此外,借助Matlab GUI开发了具有中文操作界面的煤层气储层模拟软件“低渗透煤层气数值模拟软件v1.0”,实现这一复杂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在该软件基础上,对沁水盆地某矿井煤层气进行数值模拟,并历史拟合,验证软件的准确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
|
|
1 |
李永;;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J];华北国土资源;2008年02期 |
2 |
薛成刚,曹文江,钟英,詹国卫,刘埃平;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及储量计算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3 |
Michael D.Zuber;Charles M.Boyer;杨兴琴;;煤层气评价技术的最新发展[J];国外测井技术;2002年05期 |
4 |
万建华;;煤层气的赋存规律[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
5 |
潘志刚;西北地区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剖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6 |
袁政文;煤层气藏类型及富集高产因素[J];断块油气田;1997年02期 |
7 |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高变质煤层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技术;2007年05期 |
8 |
苏泽奎;;影响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5期 |
9 |
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年05期 |
10 |
郭秀钦,张德荣,桂宝林,孔令国;老厂矿区煤层及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J];云南地质;2004年04期 |
11 |
朱广彦;;河北省大城区煤层气前景展望[J];河北煤炭;2010年02期 |
12 |
任冬梅,张烈辉,陈军,张明;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地质及开采特征比较[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3 |
赵俊龙;许浩;汤达祯;彭己君;孟金落;才思斯;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判识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4期 |
14 |
赵群;王红岩;李景明;宋岩;刘洪林;李贵中;王勃;;我国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差异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1期 |
15 |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16 |
同登科;张先敏;;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
17 |
张亚蒲;何应付;杨正明;刘学伟;;煤层气藏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
18 |
李永寿;伊向艺;卢渊;郑华;;煤层气测速敏实验新方法探索[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5期 |
19 |
才思斯;许浩;汤达祯;赵俊龙;彭己君;孟金落;于明杰;;水力封堵型煤层气藏类型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层气;2011年02期 |
20 |
霍少磊;;新疆煤层气开发相关技术问题探讨[J];煤;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