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掘进与对接技术研究

洪开荣  
【摘要】:摘要:从环保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水下隧道必将是我国跨江越海交通工程的主要选择方式。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作为我国首座特长水下铁路隧道,设计速度达350km/h,也是我国首次采用盾构对接方法施工的水下隧道,其建设理念与方法对今后我国跨江越海工程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因此研究狮子洋水下盾构隧道的修建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本论文以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工程为依托,对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掘进与对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对盾构管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总结了传统管片设计结构模型对各项设计参数的取值,分析其不足之处;之后,确定采用修正后的梁-接头模型作为管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通过大量的原位测试,验证了管片结构接缝和管片均处于受压状态,提出了管片结构的荷载折减与提高隧道经济性的设计措施等观念。 (2)由于管片隧道为拼装式结构,拼装式管片在其周边介质的发生变化时会成为外扩式不稳定结构,极易导致隧道的失稳。通过采用修正的梁-接头模型方法,分析了拼装式管片衬砌的可能破坏特征,论证了水下盾构隧道增加二次衬砌确保隧道结构稳定,提出了设置二次衬砌的必要性。 (3)在狮子洋隧道施工中,通过大量监测数据,并对由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得出隧道纵向、横向地表沉降规律;分析了隧道施工各种地层土体的水平位移,总结了其相应的水平位移规律。同时得出了盾构隧道本体除了出现整体上浮外,几乎没有相对位移、地表隆沉与隧道本体结构变形无直接关系的结论,因此建议今后对盾构隧道可不必进行隧道本体变形监控量测。 (4)针对狮子洋隧道横向与纵向均存在软硬不均问题所带来的盾构掘进与控制的技术难度,通过对岩土层磨蚀性与岩土成份试验,对刀具的金相和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刀具磨损规律方程。通过对0.67MPa高水压下刀具更换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减压限排换刀技术,并根据不同地段盾构刀具的掘进效果评价,对狮子洋隧道盾构刀具进行设计与改进。 (5)根据现场不断变化进度情况,详细研究了多处狮子洋隧道对接点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并相应对接点的贯通精度进行了估算,确定了合理的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利用离心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满足对接处的隧道稳定的预留对接宽度不应小于2.5m,但在保压状态下对接宽度在0.5m是也是安全的。实际施工时,采用了在两台盾构相距20~30m时,一台盾构停止掘进并保压,另一台盾构向前掘进无限对接,然后在盾壳的保护下,拆除盾壳内部构件,并将两刀盘外圈梁焊接联通隧道,再施工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法,达到了安全、精确、高效的对接目标(平面误差小于30mm、水平误差小于20mm),为水下盾构隧道相向掘进对接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就广深港高速铁路狮子洋隧道的主要修建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期望其成果对我国将来的跨海隧道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大军;胡显鹏;李兴高;孙立;;砂卵石地层盾构刀具磨损测试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5期
2 封坤;何川;肖明清;;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管片衬砌主体结构受力分析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S1期
3 胡志平;彭建兵;黄强兵;王启耀;;地铁盾构隧道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拟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晏启祥;程曦;何川;赵世科;;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特性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5 胡志平,罗丽娟,蔡志勇;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平板壳-弹性铰-地基系统模型[J];岩土力学;2005年09期
6 苏宗贤;何川;;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分析的壳-弹簧-接触模型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07年10期
7 方勇;何川;;南京越江盾构隧道纵向抗弯能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赵大洲;景来红;;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平板壳-接缝元-地基系统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6期
9 胡志平;朱启东;赵振荣;余海见;黄伟;;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小角度斜穿地裂缝的破坏机理[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国际隧道协会第二工作组 ,翟进营;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J];隧道建设;2001年04期
11 胡志平,罗丽娟;盾构隧道横向受力分析的框架-弹性铰-全周地基系统模型[J];岩土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12 张贤文;;两种计算方法在盾构隧道管片设计中的比较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1期
13 国际隧道协会第二工作组 ,翟进营;盾构隧道衬砌设计指南[J];隧道建设;2001年03期
14 陆永芳;;盾构隧道管片衬砌裂纹病害整治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17期
15 庄丽;张银屏;;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渗漏水量与沉降关系的模拟分析[J];中国建筑防水;2006年06期
16 边坤艳;;浅谈盾构隧道防水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8期
17 谢自韬;江玉生;刘品;;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J];隧道建设;2007年04期
18 郭瑞;何川;方勇;;膨胀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受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0年06期
19 鞠世健;竺维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研究[J];隧道建设;2007年06期
20 温竹茵;陈宝;;上海地铁6号线区间防水技术浅析[J];中国建筑防水;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德云;鲁卫东;杨秀仁;刘维宁;颜莓;;盾构隧道扩挖建造地铁车站方案的分析[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建国;鞠丽艳;刘朝明;;上海地铁盾构隧道管片密封垫成品硬度抽检方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子煜;李金安;;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晓强;温克兵;;盾构隧道穿越历史文物的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洪开荣;;我国盾构隧道发展中的几个问题[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杨洪杰;;新型同步注浆材料在盾构隧道中的应用[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刘纪峰;王逢朝;;考虑盾构隧道围岩扰动损伤的地表沉降预测[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刘晶波;李彬;谷音;杜义欣;;地铁盾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凌;黄宏伟;臧小龙;;盾构隧道环缝接头变形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丁智;魏新江;魏纲;;盾构隧道与邻近结构物相互影响研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开荣;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掘进与对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洪佳;隐伏地裂缝作用下的盾构隧道变形破坏机制及力学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夏炜洋;盾构法隧道施工期流固耦合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乔金丽;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6 高健;考虑渗流的盾构隧道掘进面失稳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围;配合盾构法修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及实施技术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宇杰;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在盾构衬砌力学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叶飞;软土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机理分析及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地铁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的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振荣;盾构隧道60°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任玲;铁路盾构隧道管片结构接缝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园;盾构施工地层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永冠;铁路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谢宗林;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力学行为的现场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邹育麟;狮子洋水下盾构隧道错缝式拼装管片衬砌结构的原型试验[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温鹏飞;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客运专线高架桥轨道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马程昊;盾构近接隧道施工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肖文辉;基于透明土的盾构隧道模型试验初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江龙 天堑通[N];石油管道报;2009年
2 记者 林培军 刘涛 通讯员 李晓云;西二线长江盾构隧道顺利贯通[N];石油管道报;2009年
3 通讯员 宋洋;西二线钱塘江隧道有了“顺风耳”[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记者 丁伟;西气东输长江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沈英甲;地下深处,盾构隧道成功穿越[N];科技日报;2004年
6 杨光;西安地铁首条盾构隧道顺利贯通[N];陕西日报;2008年
7 杨林王 平刘健;国内最复杂地质盾构隧道全线贯通[N];中华建筑报;2010年
8 记者 沈英甲;北京地铁首段盾构隧道双线贯通[N];科技日报;2005年
9 杨林 王平 刘健;国内最为复杂地质盾构隧道全线贯通[N];中国企业报;2010年
10 记者  黄婷 蔡晓铭;G隧道8.66亿中标崇明越江通道工程[N];证券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