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研究

张轶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房地产人才流动程度和员工离职率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偏高,北京市房地产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也有待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存在相对较高的离职率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在此研究背景下,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制定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阐述了房地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趋势,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人才特征进行了分析。 2.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综述国内外员工离职因素的基础上,从组织因素、个体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提取思路图,为提出保持员工的策略建议构建了基础。 3.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设计员工离职调查问卷,以北京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调查对象采集样本,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员工离职因素结构模型并对离职因素结构模型进行检验。 4.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的成因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博弈分析,即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首次以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分析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 2.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 3.建立了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因素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不同因素在北京房地开发企业员工离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 4.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因素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对北京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并对该问题提出了策略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浙江省制定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J];上海人大月刊;1994年05期
2 ;江西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J];江西政报;1995年11期
3 己卯;最新政策信息[J];广东经济;1996年Z2期
4 陈德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稳健性原则实施浅析[J];基建管理优化;1996年04期
5 孟茜;浅谈价值工程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1998年01期
6 朱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杭州科技;1998年06期
7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J];山东政报;1998年10期
8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J];云南政报;1998年10期
9 吴贻永;;限制和分配土地开发量的经济分析[J];上海房地;2000年05期
10 俞俊玺;略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开发成本核算[J];广东审计;2001年10期
11 孙立坤;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前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2001年09期
12 徐根青;;江苏房地产开发企业现状与信贷策略[J];现代金融;2002年05期
13 柳镇 ,贡建平 ,梁毅;找准问题 从严治理——关于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反腐倡廉情况的调查[J];中国监察;2003年10期
14 吴忆平;配比原则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成本[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09期
15 李会琴;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账务处理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3年10期
16 尚德琪;;银行不必“跟班”政府[J];中国经济快讯;2003年22期
17 潘恒昌,鞠鸿志;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入确认[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8 徐召红;杜佳;;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银根紧缩的策略[J];经济管理;2004年13期
19 张洪月;赵光洲;王剑芳;;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战略转换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6期
20 邓沛;张雪梅;;论诚信在房地产开发中的经济效应[J];天府新论;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专利风险防范三步法TPRP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专利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之道[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艳华;李宗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主成份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3 李开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与对策[A];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高利东;;房地产开发企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思考[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秦寿康;傅荣林;梁达宏;陈湛本;程文玮;;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评价系统[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6 郑新;王铁梅;张琳;;地荒真伪及其原因探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林淑惠;李美慧;马淑清;;某加护病房组织文化再造之专案[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沈鉴清;吴惠娟;章秋萍;;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分析[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家珉;钱芳;;北京市国有企业人才现状调查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凤美;;精神专科医院之新进护理人员关怀计划成效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2008“海峡两岸护理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军;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哲;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郑晓军;民营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尤建强;经理股票期权定价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剑;经理股票期权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黄春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相关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姜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江才;中国商品住宅市场与开发商行为的治理和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龙雯;公共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李宜;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准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庄红梅;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决策的演化博弈及其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4 杜海峰;房地产开发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5 秦筝;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钱瑶;合肥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产权形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韩艳;重庆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陈灵;中国石油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席敏;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其客户[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海贵;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邓植;离职率高的企业难持续发展[N];南方日报;2009年
2 早报记者 储静伟 姜丽钧;制造业复苏:用工量越来越大 低薪难留人:离职率逐年攀升[N];东方早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汤莉;离职潮起企业打响人才保卫战[N];国际商报;2010年
4 陈育庆;IT企业如何降低离职率[N];市场报;2003年
5 仲景;住房35%资本金比例大限松绑[N];中国建设报;2009年
6 CBN记者 刘展超;楼市新政出台存疑 央企天价拿地豪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旭来 刘永泰 本报记者 王世安;孙才科 伟大出自平凡[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记者 马振华 通讯员 何丹;8000套房屋集体亮相[N];长江日报;2009年
9 陈熹熹 汪晓霞;购房合同须明示节能信息[N];新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孙志伟;刘刚会见中房集团领导[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