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特性及应用研究

靳文星  
【摘要】: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当前光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造成了巨大挑战,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达到100Tb/s已经接近香农定理的传输极限。受到非线性效应的制约,以单模光纤为骨干的光通信网络正面临严峻的传输瓶颈问题。空分复用技术作为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可行方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实现空分复用技术的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其特性及应用更是受到重点研究。本文在实验室承担的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对新型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模式特性及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如下的研究成果:(1)总结了少模光纤在模分复用系统中及新型光器件中的发展及应用,利用光波导理论对少模光纤中的模式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椭圆芯少模光纤中的模式特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利用MCVD法制作特种光纤的基本步骤,利用实验室的MCVD设备及拉丝塔设计并制作出D型椭圆芯的双模偏振保持光纤,对其应变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D型光纤外形,设计出支持单种一阶线性模式的准D型椭圆偏芯光纤,对其模式特性进行了分析。(2)实验制作了双模光纤模式干涉仪,该结构由一段双模光纤通过错位熔接方法嵌入普通单模光纤之间,具有较好的滤波特性。详细研究了不同长度的双模光纤对干涉仪传输光谱的影响,利用不同波长处的两个干涉波峰或波谷作为传感监测点实现应变和温度双参量的传感测量。提出单模布拉格光纤光栅和双模光纤级联型传感器,将布拉格光栅透射峰和一个干涉波峰作为传感监测点,利用二者对应变和温度的灵敏度不同,实现应变和温度的同时测量。对双模布拉格光纤光栅的传输矩阵进行简化,研究了不同参数下双模均匀布拉格光纤光栅和均匀相移光纤光栅的反射谱和透射谱特性。利用相位掩模法制作了双模光纤布拉格光栅,通过改变光栅的弯曲状态和谐振腔的偏振态实现波长可切换的双波长激光输出。(3)对多芯光纤在新式光子灯笼型模式复用/解复用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强耦合型多芯光纤所支持超模模式有效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不同纤芯数目及光纤参数条件下的各个模式的有效折射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对比,显示了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利用MCVD法制作出弱耦合型七芯光纤,提出基于多模-七芯-多模光纤结构的马赫-增德尔干涉型传感器。将制作的传感器用于应变、温度和曲率的测量,实验获得的灵敏度分别为0.8 pm/με、38.2 pm/℃ 和 9.478 nm/m-1。(4)提出两种空气纤芯辅助型多芯结构的大模场面积光纤。光纤结构分别基于圆环形和蜂窝形状排列的强耦合型多芯光纤,支持严格的双模传输,在不同纤芯数目情况下对影响传输模式特性及各模式模场面积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优化的结构参数在实现大模场面积的同时改善光纤的弯曲性能,解决普通多芯光纤模场面积和弯曲损耗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袁启华;崔华;;光纤制造中的掺氟问题[J];化学通报;1987年10期
2 吴国盛;;光纤的断面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7年04期
3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紫外光固化塑料光纤包层材料[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7年06期
4 范明海,王寿泰,徐传骧;塑料光纤包层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9期
5 董守增;陈晓龙;赵翔;谢可迪;何兵;漆云凤;周军;张建华;;基于相变材料冷却的光纤包层光滤除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年期
6 陈嘉鹭;施国棋;查健江;;生产工艺对光纤质量的影响[J];数字通信世界;2018年03期
7 付松年;王艳林;兰天野;赵欣;;基于多芯少模光纤的传输与传感应用(特邀)[J];光通信研究;2017年06期
8 ;光纤及其传输理论[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3期
9 赵兴涛;郑义;韩颖;周桂耀;侯峙云;沈建平;王春;侯蓝田;;光子晶体光纤包层可见光及红外宽带色散波产生[J];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10 郭永解;赵松庆;窦海啸;曹玉超;范大恩;方珍意;陈海燕;;非圆形光纤研究进展[J];航空兵器;2017年06期
11 陈秀娥;;苏联研制成能经受低温的光纤[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6年12期
12 王子涵;王清月;栗岩锋;胡明列;柴路;;光子晶体光纤包层基模解析解法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13 吴静;;仿真在光子晶体光纤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14 杨建良,向清,黄德修,郭照华;智能复合材料中传感光纤包层的优化研究[J];纤维复合材料;1997年04期
15 魏忠;张新胜;王宪国;吴跃辉;王占涛;;有机光纤透光混凝土的制备及试验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7年12期
16 王东宁;陈未萍;刘烨;杨钰邦;李伟伟;刘静;杨帆;李柳江;;微型光纤线上/线内实验室[J];应用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17 宋秋艳;陈根祥;田恺;;基于锥形光纤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年05期
18 刘志强;石瑟;苏荣欣;齐崴;何志敏;;光纤SPR传感器的结构、膜材与应用进展[J];分析测试学报;2017年11期
19 周安;陆春华;许仲梓;;多组分紫外光纤包层玻璃化学稳定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20 易亚军;胡先志;杨博;;多芯-少模光纤传输的研究进展[J];光通信技术;201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凯;储九荣;吴祥君;张海龙;;连续反应挤出低损耗塑料光纤生产工艺研发[A];201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喻煌;张一驰;王涛;骆城;;多芯光纤预制棒工艺技术及多芯光纤性能[A];光纤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届七次理事会暨技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7年
3 刘晓颀;孙伟民;姜宇;刘永军;于海娇;;圆环形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文星;新型少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赵如薇;1.5μm全光纤短脉冲激光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刘昱;光学模式转换器与光纤多参量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蒋小强;新型色散管理光纤对的理论设计和实现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伍刚;极化光纤调相器及其应用[D];北京大学;2007年
6 张治国;光纤传感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及系统方案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陈振宜;光纤熔锥耦合系统理论新方法及其在光纤器件和传感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7年
8 卫延;新型特种光纤和相关制作工艺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刘志海;单光纤光镊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王晓娜;光纤EFPI传感器系统及其在油气井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祥;高定位准确度的光纤断点检测装置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李金洪;混合模式微光纤谐振器的传感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郭溪;拉伸状态下光纤经编传感织物结构与光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4 邓大申;基于硫化钨纳米涂覆薄芯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型气体传感器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5 吴昌;光纤机械强度和弯曲损耗随环境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温永强;光纤微结构在液位及振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Shaohua Dong;基于磁流体的光纤传感器件的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8 彭昆;铝磷硅三元体系有源光纤的制备及激光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6年
9 李新宇;螺旋型光纤MZI研制及扭转传感应用[D];南开大学;2017年
10 邱禹力;光纤包层石英套管模式剥离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