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三线城市轨道交通筹融资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和人口规模尤其是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急需大运量、高速度、低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与之匹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其快速、准点、绿色、大运量、多制式而成为世界不少城市的首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自1908年建设上海有轨电车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同时,因其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集约用地、拉大城市骨架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显,而与土地、环境等一起作为重要的资源备受社会关注。居民收入的提高,出行次数的增加,交通拥堵的不堪,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有所作为,所有的一切最终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跨入21世纪后的近十几年高速发展,然而各地建设地铁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背后,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城市轨道交通准公共产品的特性使其票款、广告等运营收入无法全部覆盖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成本,使得资金需求大、盈利能力弱、融资渠道窄的问题在轨道交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将始终困扰决策者和建设者,其中融资渠道窄的问题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尤其突出。因此,尽快找到符合各地实际的筹融资方法,破解我国二三线地方财力较弱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困境成为理论学术界和轨道交通建设者们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兰州市作为我国二三线城市中的一员在轨道交通筹融资方面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尝试了一些具体做法,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兄弟城市的认可。论文作者拥有多年从事筹融资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以轨道交通急需解决的筹融资困境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筹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兰州的筹融资实践为例,提出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市场多元化融资为主体,以资源性筹资为保障,权益筹资和债务融资及资源开发品字形推进、投资收益补充”的筹融资模式,首次描绘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筹融资体系图,证明了我国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企业在政府项目资本金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多种融资方式,基本可以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需求。本文共包括11张图,13张表和52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