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角下的历史环境保护更新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历史环境是遗产保护中的术语。它相对于遗产本体而言,是遗产本体所在的区域。尽管它的价值等级往往不及遗产本体的价值那样高,但它的存在对于遗产价值的理解和遗产信息的完整性不可或缺。因此,历史环境向来是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当前城市建设对历史环境的处理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不尊重历史的大拆大建,导致历史风貌断裂等问题;一种是拘泥于单体要素的静态保护,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割裂,缺乏对整体风貌和格局等要素管控,导致历史环境碎片化,丢失历史底蕴。面对历史环境所处的困境,本文在当前历史保护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引入整体性城市设计方法,提出历史环境的“一元二面多维多层次”的系统观:一元体现在历史环境的整体性,这一整体性要求在不同的对立关系中寻找平衡;二面则体现在整体保护的虚实关系,即物质要素的保护与非物质要素的保护;多要素则体现在历史环境构成的各个层次,包括虚体的记忆、象征与功能,以及实体的单体、街区、城市和景观;多维价值则体现在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中的多元目标层面,如历史延续、文化保育、经济发展、社会融合、生态平衡等,并强调在历史环境的时空尺度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其次,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要素体系。并通过安徽寿县古城留犊祠巷作为实证研究,从留犊祠巷的一元、二面、多层时空、多维价值等方面分析留犊祠巷的历史环境现状,整理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多元目标,构建针对留犊祠巷历史环境的城市设计综合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要素权重的计算,基于分析结果,从景观、城市、街区以及建筑等不同空间尺度提出城市设计导引。通过强调历史环境整体性“一元二面多维多层次”的观念,将保护更新同城市设计相结合,并对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中的要素进行研究。本文力图用整体观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历史要素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实现历史环境空间与现代生活需求的融合,为我国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城市更新及城市风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