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气体水平管外对流冷凝换热机理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必须充分回收烟气余热。天然气燃烧后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汽,因此烟气余热主要分为两类:烟气显热和水蒸汽潜热。回收烟气余热时在冷凝换热器内发生的是一个包括传热、传质及相变的复杂物理过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水平光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凝结换热的机理和传热特性。
首先,本文分析了混合气体在水平管外对流冷凝换热的特点,对混合气体的对流传热与传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运用修正的双膜理论与Nusselt凝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情况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和Matlab进行求解。
其次,设计搭建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实验系统,研究烟气流量、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汽含量等因素对对流冷凝换热的影响,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二者一致性较好。
综合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以下结果:对于水蒸汽质量含量在7%-12%之间的混合气体(天然气燃烧后的烟气),冷却水管表面液膜厚度在10-6m至10-5m之间,是一个相当薄的膜层,液相导热热阻在整个换热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含少量凝结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在管外发生对流凝结换热时,混合气体流动方向对换热基本无影响。
另外,区别于单相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利用无量纲温度量Ln将水管壁面温度、水蒸汽含量(对应于露点温度)以及混合气体进口温度对凝结换热的影响加入关联式,得到混合气体对流冷凝换热总的准则关联式Nu = 4.6031Re 0.49011 Pr1/3 Ln0.77501,该关联式在实验工况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20%以内。
|
|
|
|
1 |
吴冬梅;贾力;;水平单管外混合气体对流冷凝换热的理论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6期 |
2 |
程有凯;常琳;张丽;李永恒;;具有不凝结气体存在的凝结换热研究[J];制冷学报;2006年04期 |
3 |
贾力,鲁国丽;竖直管内混合气体的凝结换热与SO_2传递机理的理论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6期 |
4 |
熊孟清,林宗虎,刘咸定;含空气的蒸汽在水平圆管外表面冷凝换热的实验研究[J];发电设备;1997年02期 |
5 |
成昌锐,王秋旺,刘星,陶文铨;R407C在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S1期 |
6 |
冯健美,屈宗长,司玉宝,王迪生;管外凝结换热的计算[J];压缩机技术;2000年05期 |
7 |
唐桂华,庄正宁,王建伟,陶文铨;不凝气体存在时水平单管外膜状凝结换热的数值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
8 |
李妩,彭海涛,李芳明,陶文铨;非共沸混合工质R22/R152a水平单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11期 |
9 |
王维城,刘瑜珂,张立宁,曾宪忠;微重力下管内凝结换热性能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10 |
金安,帅志明;凝结条件下换热器变工况特性研究[J];汽轮机技术;1997年02期 |
11 |
齐承英,俞颐秦,吕灿仁;绕花丝管内插物对蒸汽-空气混合物系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2 |
彭海涛,李芳明,李女武,陶文铨;R22饱和蒸气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13 |
李红英;王立;俞丹海;;含高分压不凝气体的蒸汽在分离式热管内凝结换热[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4 |
李成;李俊明;;湿空气掠过竖直冷表面凝结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
15 |
张正芳,戴先斌,马同泽;水平管多孔表面的凝结换热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年02期 |
16 |
王补宣,王维城;利用插入线圈强化管内分层流域凝结换热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6年03期 |
17 |
王幼纯,孔旭静,张舒飞,许鸿坤;有肋片的倾斜向下表面的凝结换热和表面水平时肋片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2年03期 |
18 |
刘晓华,李维仲,崔峨;水平管外轴向对流凝结强化传热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19 |
俞颐秦,齐承英,洪慧,吕灿仁;花丝内插物强化竖直管内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1期 |
20 |
李瑞阳,郁鸿凌,施伯红;EHD强化凝结换热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