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杨励雅  
【摘要】: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实践证明,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从根源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前提,是决定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研究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为城市交通规划制定、交通政策分析以及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首先,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研究历程、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为论文研究寻找突破口。第二,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机理,并据此提出协调我国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两大基本途径,即建立公交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和以发展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第三,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晚,研究先验数据有限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形态和土地价格的变化规律,提出灰色系统云-马尔可夫链以及BP神经网络-马尔可夫链的组合预测模型,并分别以南京轨道交通1号线、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及八通线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第四,鉴于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结构分别是表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两大关键变量,以城市总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了二者的组合优化模型。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算法,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第五,立足我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特征,建立了基于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出评价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的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并对1990年-2005年北京市城八区以及2004年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 1、提出了刻画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的微分方程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参数,能够模拟出不同条件下二者互动的方向、程度与演化趋势,从而为把握二者相互关系的一般发展规律,寻找协调二者关系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2、提出了灰色系统云-马尔可夫链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先验数据有限的情况下,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的空间分布规律。 3、针对传统特征价格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提出BP神经网络-马尔可夫链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在先验数据有限且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分布规律,为定量评估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4、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结构组合优化的非线性模型,并针对传统算法的局限性,综合运用传统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动态惩罚函数法的思想,设计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该算法能够克服传统遗传算法容易过早收敛以及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缺陷,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和求解质量。 5、在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的评价中,立足我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特征,提出了基于TOD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一种新的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构造了评价二者关系的DEA模型。DEA模型不需要预先给定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另外,通过模型结果分析,能够识别出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出导致决策单元无效的原因,从而有目的地加以改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吉谦;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展望(上)[J];现代城市研究;1997年05期
2 张协奎;;“中等城市交通与城市布局形态研究”通过省级鉴定[J];城市规划通讯;1997年15期
3 刘伟哲,葛建明;中国城市交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导报;1998年08期
4 陈宗器;;中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展望[J];电器工厂设计;1999年02期
5 朱顺应,王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建设规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惠杰 ,邹南昌 ,宋树发;天津市区近期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主要措施[J];交通与运输;2002年06期
7 王炜;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唐文胜;胡海鸥;朱靖;熊伟;李霆;;武广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武汉站[J];华中建筑;2006年04期
9 李明博;;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05期
10 刘维彬;王伟明;;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初探[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3期
11 史俊玲;李凤玲;肖增斌;孙晋麟;;论国外大都市区域轨道交通发展总体特点[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8年03期
12 梁志超;罗建河;;游憩空间与城市交通的整合设计研究——以珠三角旧城滨水地段为例[J];南方建筑;2009年05期
13 ;中盟科技携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加第十一届多国城市交通展览会暨国际停车设备展览会[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年11期
14 陶俊;;宁波市中山东路公交专用道设置研究[J];市政技术;2010年01期
15 徐璐;王耀武;;健康城市与未来的城市交通[J];城市建筑;2010年10期
16 邓述平;;城市交通——现状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4期
17 周干峙;为我国21世纪的城市交通发展作好准备[J];城市规划;1990年03期
18 杜启铭;大城市的交通综合整治——以广州市为背景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01期
19 石琴,梁梁;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综述(一)[J];运筹与管理;1994年02期
20 周干峙;;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J];城市规划通讯;1995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静芳;桑景舜;孟繁强;;气象条件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分析[A];城市气象服务科学讨论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2 郑捷奋;赵鹏林;;城市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朱兆芳;;21世纪中国天津的城市交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徐惠农;;深圳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探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贺国光;陆百川;;城市交通宏观决策系统的研究[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宋欣茹;;解决大连城市交通拥堵势在必行[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裴玉龙;蒋贤才;;城市交通系统多信息平台融合技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刘志国;;主题二 城市交通与车辆设计创新[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6:城市发展与交通方式创新[C];2010年
9 关维维;;安全管理——公交企业生存的保障[A];北京市物资流通协会2010年理论文集[C];2011年
10 蓝士斌;李宏伟;赵珊;;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宽民;城市交通系统理论分析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3年
2 樊大可;西安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D];长安大学;2009年
3 朱明皓;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与方法[D];东南大学;2003年
5 陈莹;推动城市交通节能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6 强添纲;低温条件下燃用乙醇汽油对汽车使用性能及城市交通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王春才;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杨少辉;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进程机理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9 罗清玉;城市道路拥挤收费关键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马健霄;城市局域交通网络容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强;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陈秋芳(Tran Thu Phuong);河内与北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艳艳;城市交通供求非均衡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费移山;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5 葛国强;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运输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程婕;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茹广生;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治新;精明增长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罗明;武汉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龙俊仁;城市停车系统发展战略规划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评论员;不继续限行才能还城市交通常态[N];南方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雷海;全区城市交通畅通工程规划“出炉”[N];宁夏日报;2008年
3 记者 程琳;一批城市交通项目献礼花博会[N];闽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关剑书;城市交通大变迁[N];吐鲁番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栋 付洪军;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破解有道[N];珠海特区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鞠红梅;城市交通应考史上最大调整[N];哈尔滨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宋智慧 尹义龙;如何才能让车畅其流?[N];湘潭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贾智勇 魏涛 实习记者 廖亮;敢问路在何方?[N];新乡日报;2009年
9 记者 付航;快速公交能否根治城市交通痼疾?[N];经济参考报;2010年
10 ;为了让城市血脉更加通畅[N];人民政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