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藏铁路冻土区典型地段路基变形分析

原思成  
【摘要】: 作者通过冻土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的工程经验以及青藏铁路的特点,以来自铁路正线的变形和温度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计算和数值预测,对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变形和地温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价,认为目前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变形趋于稳定,地温呈降低趋势,采用主动降温工程措施的冻土区路基工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未来运营期间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但是在个别的特殊地段需要重点观察,必要时需进行补强。文中对冻土路基的工程划分和对冻土路基变形发生、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属于创新的分类,并且,对于冻土变形机理的分析和结论,也是作者首次提出的。论文中的主要结论已经被青藏铁路的工程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部分建议已经在工程中采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兰民;原思成;沈宇鹏;魏庆朝;;青藏铁路典型地段变形特征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吕高峰;杨永平;魏庆朝;张鲁新;;利用热管-保温板复合结构提高冻土区路基稳定性研究[J];铁道学报;2007年06期
3 孙志忠;马巍;李东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降温作用及效果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4 李永强;;青藏铁路高原冻土路基“卫士”——热棒[J];铁道知识;2007年04期
5 沈宇鹏;许兆义;王连俊;魏庆朝;;路基宽度对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温度场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陈拓;吴志坚;车爱兰;马巍;石航;;机车动荷载作用下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7 吴青柏;赵世运;马巍;刘永智;张鲁新;;青藏铁路块石路基结构的冷却效果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8 杨永平;周顺华;魏庆朝;;青藏铁路斜插式热管路基在不同倾斜角度下冷却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9 程国栋;马巍;;青藏铁路建设中冻土工程问题[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10 符进;陈建兵;马君毅;;金属波纹管涵力学性能数值模拟[J];公路;2008年09期
11 刘争平;;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路基长期稳定性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S1期
12 梁波;刘德仁;张贵生;;基于温度场的冻土路基变形数值分析及对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3 马巍;吴青柏;程国栋;;青藏铁路块石气冷结构路堤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4期
14 王金宽;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15 于晖;吴青柏;张建明;;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冻土过程动态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1期
16 王小军;米维军;武小鹏;魏永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堤人为上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17 张鲁新;;九死一生的探索历程[J];大自然探索;2007年02期
18 李维玉;;青藏铁路清水河试验段选址勘察[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1期
19 孙国伟;罗新宇;田晓霞;;多年冻土区路堑边坡沉降观测与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27期
20 吴志坚;车爱兰;马巍;冯少孔;石航;;多年冻土区路基调查中瞬态面波勘探方法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新;;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挡水埝施工技术[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黄直久;谢永江;邸建玄;杨富民;张俊青;;高原多年冻土区耐久混凝土的应用研究[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桂琛;孟延山;卢学峰;马世震;彭敏;周国英;;青藏铁路格唐段植被特征及其保护对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魏玉光;杨浩;韩学雷;;青藏铁路弹性运输能力理论[A];青藏铁路运营管理及相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红兵;牛晓军;;青藏铁路开通后首例旅途精神障碍自杀一案鉴定[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波;陈兴冲;;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技术难点及力学问题[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小军;蒋富强;;青藏铁路清水河多年冻土试验段路基典型裂缝的解剖与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明霞;;GSM-R在青藏铁路中的应用及发展对策[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程国栋;;“冷却路基”方法在青藏铁路上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单学伦;;青藏铁路职业病防治初步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思成;青藏铁路冻土区典型地段路基变形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永强;青藏铁路运营期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状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段东明;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区冻土湿地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曙光;多年冻土路基融沉机理及路面结构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李小和;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裂缝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汪双杰;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孙喜新;济阳坳陷馆陶组构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8 严春吉;液体射流分裂雾化机理及内燃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9 史云清;含水汽凝析气藏开发动态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10 张勇;调剖优化决策与效果预测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尧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片石路基稳定性监测试验与温度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珣;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十四标线下工程施工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许国光;青藏铁路安多段片石通风路基形态与温度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文;多年冻土区涵洞对热棒路基的热稳定性影响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08年
5 杜蕾;青藏铁路冻土环境效应及工程防护措施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杜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7 许顺国;青藏铁路路基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郭法生;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刘茂;国电河北龙山电厂铁专线巨型采空区加固方法研究与数值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徐连军;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与片石护道路基地温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建光 通讯员 刘怀武;青藏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路基总体稳定[N];人民铁道;2008年
2 伍振 刘保良;寻访唐古拉“天路”的人[N];中国建材报;2010年
3 蔡申夫;见识青藏铁路上的桥[N];科技日报;2003年
4 刘平;青藏铁路破解世界性环保难题[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通讯员王鲁林;棒:铁一院捧3项全国优秀设计金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6 钱 方 赵志中;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崔茂新;难以释怀的青藏筑路情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8 蔡永飞;“世界屋脊”的飞翔[N];中国特产报;2006年
9 见习记者 黄毛旺;“天路”开通 湘商何为[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乔睿;天路越昆仑[N];青海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