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研究
【摘要】:
高速磁浮列车是未来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已经被列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重大专项。本文以德国高速磁浮列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舒适节能地自动驾驶为目标,对列车运行的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总结如下。
(1)为了便于分析和求解磁浮列车的运行规律,采用拟和方法对磁浮列车运行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近似处理,得到了适用于类型相同而不同编组列车系统的统一的近似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隐式解析解的通用表达形式。研究了恒力作用下列车运行的规律,并给出了已知列车运行规律求解控制力的迭代搜索算法。
(2)系统地分析了磁浮列车的双限速度防护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安全速度防护曲线的求解算法,确定了列车运行的安全速度域。研究了列车速度越界后的防护措施,并给出了列车超速防护下的涡流制动切换算法。
(3)基于磁浮列车的动力学模型,以安全、舒适为约束条件,分别求解了最短时间和最小能量的最优控制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工程化求解方法。针对最小能量控制下确定惰行切换点的关键问题,给出了两种求解方法。基于求解不同定时条件下的最小能量得到了能耗随运行时间变化的曲线,为铺画列车运行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利用反馈线性化技术,处理了磁浮列车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了非线性补偿器和PI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列车速度良好地跟踪目标速度曲线。
(5)在分析几种典型轨道交通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完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的新型运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分析了新结构中的列车运行仿真系统的核心功能,并基于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的理论和算法设计了运行速度曲线优化模块的功能,为铺画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运行图提供了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本文对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为高速磁浮列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
|
|
1 |
杨光;唐祯敏;;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06期 |
2 |
江亚,吴汶麒,刘进;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二维速度防护曲线仿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3 |
严陆光;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运交通中的战略地位[J];电工电能新技术;1999年04期 |
4 |
杨光;唐祯敏;;几种典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比较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1期 |
5 |
梦元;;西德高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达到412.6km/h[J];国外内燃机车;1988年12期 |
6 |
严陆光;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运交通中的战略地位[J];科技导报;1999年08期 |
7 |
胡基士;;我国磁浮列车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工程化水平[J];学术动态;2001年03期 |
8 |
刘小小;;于贵桃:航空运行控制系统建设者[J];广东科技;2010年05期 |
9 |
孙宜标,郭庆鼎;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直线伺服系统反馈线性化速度跟踪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3期 |
10 |
沈志云;;高速磁浮列车应定位为铁路高速客运系统的一种补充——随宋健同志考察日本新干线有感[J];学术动态报道;1999年03期 |
11 |
田武刚,潘孟春,陈棣湘,罗飞路;基于有限元法的高速磁浮列车优化设计[J];电气应用;2005年03期 |
12 |
;北京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交通大学揭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3 |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Inductrack磁浮技术及其在磁浮列车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6年01期 |
14 |
胡刚;刘志刚;卜格非;;高速磁浮列车车载诊断仿真系统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01期 |
15 |
严陆光,严陆光;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运交通中的战略地位[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
16 |
刘栋良,王家军,赵光宙;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中的反推控制[J];电气传动;2005年06期 |
17 |
靖永志;张昆仑;;高速磁浮列车悬浮气隙测量系统的设计[J];传感器技术;2005年12期 |
18 |
佘龙华;李剑锋;;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4期 |
19 |
胡学同,周杏鹏;纤维缠绕机台车速度跟踪控制方法研究[J];电气传动;2003年01期 |
20 |
方一鸣,王乐,王益群,焦晓红;具有电枢反应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直流电机速度鲁棒跟踪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