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幅度概率分布(APD)统计参量测量方法的研究与APD测量系统的研制

陈嵩  
【摘要】: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在2006年最新版的CISPR16-1 Ed.2国际标准中将APD统计参量测量列为了一种电磁骚扰的标准测量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制一台符合CISPR建议指标要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PD专用测量仪表,并搭建APD自动测试系统平台。该测量仪与测试平台已在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投入试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的空白。 文章第一章结合EMC学科的特点,全面回顾了APD测量方法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发展历史和进展,追踪了该领域技术的最新动态。第二章通过电路理论和统计信号处理理论,对EMI测量接收装置的电路响应、随机信号概率模型、APD统计参量测量的关键指标等进行了推导和讨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JTU_APD V1.0测量仪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第五章给出了仪器校准和验证的结果。 全文创新点表现如下: 1.对接收机检波器前级电路响应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建立了检波器的非线性仿真模型,分析指出了传统检波测量的不足之处(第二章); 2.对服从典型概率分布的随机信号的APD特性进行了推导与数值分析,并初步讨论了噪声建模与拟合方法,对电气化铁路弓网脉冲噪声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第二章); 3.建立了APD测量采样率与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值关系(第二章); 4.研制成功了统计参量测量通用硬件平台,属国内首创(第三章); 5.在通用硬件平台上开发了BJTU_APD V1.0测量仪,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或优于CISPR的建议原则,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IP核(第四章); 6.软硬件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新颖或者独创的技术,如SIMO-FIFO、高效倍频APD处理单元、双端口RAM、高精度长定时器、标准串行总线等,有效地解决了处理速度、测量盲等待等关键技术难题,允许与各种控制器进行灵活的连接,并为系统性能的升级和功能扩展创造了条件(第三、四章); 7.搭建了完整的APD测试系统平台,并编制了自动测量系统软件WinAPD,提供了完善的测量流程控制功能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汉英;薛耀明;刘双凤;;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一种途径——SF1—10型数显表的应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3年06期
2 D.FEST ,梁德文;采用互相关法测量振荡器的短期频率稳定度[J];电讯技术;1984年01期
3 徐享钧,叶章光,胡杰,沈权;计算机软件定点采样主轴回转精度测量系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4 赵国良;王德普;赵乃真;李大为;;微型机实船航向运动测量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85年04期
5 何宋贤;卷笔刀自动测量分选仪[J];电子技术应用;1986年02期
6 邢国栋,罗其江,庄邃元,刘运胜,张文照;精密齿轮传动回差测试新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7 黄莎白;电视跟踪测量系统中的实时图象处理技术[J];信息与控制;1991年03期
8 张翔;;调制脉冲声测量系统的原理及应用[J];电声技术;1991年04期
9 张悲鸿;;单片机相位检测的应用与设计[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10 李华,曲卫东,陈良友,胡琥香,陈太中;基于自动测试和全站仪技术的小型非接触测量系统[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1 王书涛,车仁生,王玉田,刘蕊;卡死克农药浓度荧光光纤测量系统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4年03期
12 徐永安,杨钦,怀进鹏;激光线扫描测量系统中物像对应关系的建立[J];光电工程;2004年12期
13 常乃超,兰洲,甘德强,倪以信;广域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分析及控制中的应用综述[J];电网技术;2005年10期
14 孟庆磊,孙国强,佟国香;液体浊度测量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15 李业德;;基于介质损耗因数的粮食水分测量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16 平占彪;张立海;鲁淑艳;;刀口扫描聚焦光斑法激光束漂移测量[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7 韩洋;侯文;;高精度低频正弦信号相位差测量[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2期
18 吴志伟;;一种新型光纤压力测量装置[J];传感器世界;2008年01期
19 戴景民;刘颖;于天河;;基于CCD的聚焦光斑能流密度分布测量系统的研制[J];光电子.激光;2008年11期
20 刘强;马铁华;刘双锋;;基于FPGA的嵌入式容栅扭矩传感器测量系统设计[J];应用科技;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光;孟晓超;张海平;徐国珍;马兵全;陈莹;;模型水轮机力矩测量系统的测试研究[A];水电设备的研究与实践——第十七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保义;;生物媒质体中电磁场分布的计算与实验验证[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3 王昊予;江洁;张广军;崔运东;;一种光电准直大视场姿态角测量系统[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赵燕;张辉;;水泵测试中电机绕组电阻的精确测量[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毕雅宁;佟仕忠;付贵增;林国庆;;立式罐底量增量测量系统[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陆顺平;陶象麟;;传导骚扰辅助测量装置入工电源网络[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松林;任殿义;;基于硬件同步采样法的工频电参数测量系统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崔建文;高振国;张晗;;激光衍射法细圆柱体直径测量系统[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松林;任殿义;张帆;;基于硬件同步采样法的工频电参数测量系统设计[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长国;朱卫国;刘志宏;;水下测量试验参数记录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日建;信息测量系统及其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双宝;基于熵的信息测量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朱嘉;基于视觉与触觉集成传感的多坐标组合测量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数字核能谱测量系统中滤波与成形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健;动平衡测量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戴恒震;变压器绝缘纸板微水分介电测量原理及其测量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宾鑫;基于DLIA的交流阻抗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磊;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的测量[D];天津大学;2012年
9 蒋敏兰;测量系统精度损失溯源与预测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芳芳;基于精度损失的动态测量系统均匀设计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祺;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丰;激光准直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谢钱涛;透射光栅测量系统的研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刘丽红;卫星力学参数测量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慧强;面接触润滑油膜承载力测量系统的研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于涛;光子多普勒速度测量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小敏;轨道车辆转向架悬挂特性试验测量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单开;边缘电场传感器测量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魏来;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绿化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青州;叶片复杂曲面测量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阎友华;移动道路测量系统快捷绘制电子地图[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2 丁之;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接受徕卡测量系统捐赠[N];中国测绘报;2006年
3 上海宝钢建设有限公司 顾雪全;智能超声波物位测量系统在冶金烧结生产线上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4年
4 ;Salzgitter 公司光整机的板形测量系统[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韦绍宁;南宁市数字城管用上移动道路测量系统[N];中国测绘报;2007年
6 张巍巍;德开发动物健康无线监测系统[N];科技日报;2008年
7 钟;带钢卷取时的在线卷形测量[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8 李夏通讯员 闫玉玲;客运专线轨道设标网测量系统通过鉴定[N];天津日报;2008年
9 驻粤记者 陈国雄 通讯员 陈兆云;能准确测量海底浮泥厚度[N];中国水运报;2008年
10 记者 李薇 周湛;高精度航空定位导航姿态 测量系统生产实验获得成功[N];中国测绘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