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墩体参振的高速磁浮交通轨道梁动力特性研究
【摘要】:
在高速磁浮列车作用下,轨道梁、墩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和振动,对结构的安全、车辆的运行安全以及旅客的乘坐舒适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磁浮系统的车桥振动,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工作,无论是对连续梁还是简支梁,鲜少考虑墩的作用。随着墩的升高,墩的刚度会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高速磁浮列车引起的梁墩体系动力问题已成为当前高速磁浮技术发展遇到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速磁浮交通轨道梁动力特性研究》(项目号:50578010)的研究工作,建立了考虑墩体参振的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在电磁相互作用和梁墩体系自振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以磁浮线路实测不平顺作为外界激励源,对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车辆、轨道梁、墩的各项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高速磁浮列车引起的梁墩体系动力响应基本规律,从而为高速磁浮梁墩参数选取和方案选择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建议。全文具体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分析了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墩系统的电磁学、力学耦合关系,运用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及电磁控制理论原理,采用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考虑墩体参振的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梁系统动力分析模型,给出了具体求解步骤。基于本文的分析理论以及多年的科研积累,独立编制了车-梁-墩动力分析程序。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2)分析了磁浮线路平纵横面和线路结构主要特点,介绍了磁浮系统参数、轨道梁和下部结构相关技术要求,对乘坐舒适度控制指标、轨道梁及下部结构相关技术要求和参数选定依据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和高速铁路相关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为梁墩体系动力性能评价提供了评判标准。
(3)建立了电磁相互作用数学模型,研究了控制方案、控制参数、轨道梁参数对悬浮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保证高速磁浮列车稳定悬浮的磁轨参数匹配关系,提出了控制悬浮阶段过大振动的原则。
(4)以工程实践为背景,建立了磁浮交通轨道梁墩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了梁墩体系特征值和模态,分析了不同梁型、约束、墩高、墩重、跨数等因素对梁墩体系自振特性的影响,阐明了恒载作用下轨道梁墩体系动力特性,为进一步分析高速磁浮列车作用下梁墩体系动力响应及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奠定基础。
(5)采用车-梁-墩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以磁浮线路实测不平顺作为外界激励源,对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车辆、轨道梁、墩的各项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梁墩体系垂向共振和横向共振条件,对简支梁和两跨连续梁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评估,阐明了高速磁浮列车作用下轨道梁墩体系动力特性。图119幅,表20个,参考文献138篇。
|
|
|
|
1 |
刘玉民;;改进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中一种新模态的尝试[J];机械强度;1984年04期 |
2 |
王官胜;董业宗;朱兴元;黄雪超;林慰;曾庆敦;;旧高桩码头基桩承载力的计算与测试[J];港工技术;2007年03期 |
3 |
张林波;黄鹏程;柳杨;瞿元;;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有限元疲劳分析法[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6年S1期 |
4 |
朵英贤;参数识别与模态综合[J];兵工学报;1985年02期 |
5 |
张文;;模态综合法在转子动力学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1984年03期 |
6 |
林砺宗;董殿军;;结构分析的非线性模态综合法[J];振动与冲击;1991年04期 |
7 |
王云球,苏耀祥;高桩码头上部结构的空间简化计算方法荷载分配法[J];水运工程;1992年06期 |
8 |
赵永凯;;液压管道中液-固耦合作用的模态综合法[J];燕山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9 |
管红根,陈常顺,高树滋;基于系统响应的模态截断方法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10 |
王治斌;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轨道梁架设设备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01期 |
11 |
于成廷;提高技术成套水平,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从中捷为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加工装备项目完工引起的思考[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2年01期 |
12 |
薛江,高延峰,王孙安;复合轨道梁加工方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
13 |
周子云,朱尔玉,吕晓寅,何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轨道梁的优化设计[J];铁道建筑;2004年11期 |
14 |
赛铁兵;;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线形调整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7年01期 |
15 |
郭海波;;一种新型的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及其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10期 |
16 |
周胜钢;;磁悬浮铁路轨道梁初探[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5年01期 |
17 |
邢京堂;流固耦合振动分析的位移协调型模态综合法[J];航空学报;1986年02期 |
18 |
牟建耀;流固耦合分析的模态综合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9 |
刘永锋;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PC轨道梁结构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3年12期 |
20 |
程绍革,白雪霜,赵鹏飞,王亚勇;结构抗震混合试验技术初探[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