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缩放单元的移动机器人理论及实验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殊运动方式的移动机构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然而,大多传统腿式机构以及目前比较新型的球型、蛇形等机器人和自重构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都比较复杂,因此对其加工制造以及推广应用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本文研究对象为多态化灵巧移动平台,从简化机构及其控制系统出发,综合机构学、机器人学和车辆工程学思想,突破传统移动结构设计的局限性,将缩放机构与移动机器人结合,力求在机构本体上有所创新。
首先,基于平行四边形缩放机构,提出几类新型移动机构:(1)平行四边形滚动机构及其拓展;(2)反平行四边形滚动机构;(3)平行四边形滑行机构;(4)平行四边形步行机构。
其次,基于移动副单元,提出了由全移动副构成的移动机构。主要包括:(1)三杆两移动副步行机构;(2)四杆三移动副步行机构;(3)提出全移动副立方体缩放单元,并按照一定方式连接立方体单元,设计了一类特殊移动机构。
最后,为验证运动原理的可行性,对提出的移动机构通过计算机进行运动仿真。并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构的步态,设计制作了平行四边形滑行、步行和滚动机构的实物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提出的几种新概念移动机构在原理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移动机构的结构和控制都比较简单,且成本较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本文将为开发创新型的移动机构提供方案实例和相关的设计理论基础。
|
|
|
|
1 |
方浩;杨泽峰;张翼;;基于ADAMS的移动机器人滑移量重建与补偿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3期 |
2 |
汪增福;关胜晓;曹洋;;一种主动适形越障机器人的设计与特性分析[J];计算机仿真;2007年04期 |
3 |
曹冲振;张吉亮;王凤芹;赵春雨;庄佳兰;;虾形六轮移动机器人头部机构综合[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王玉;高桂仙;富国亮;;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
5 |
刘锦华;毕树生;孙明磊;裴旭;;基于VCM的自适应越障机器人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6 |
陈旭;邓亮;蔡光起;;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3-UPS并联机床仿真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6年07期 |
7 |
曹冲振;王凤芹;张吉亮;李玉善;赵春雨;;虾形六轮移动机器人尾部越障性能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11期 |
8 |
于殿勇,安永植,郭伟;可变履带式移动机器人[J];高技术通讯;1995年01期 |
9 |
冯建农,柳明,吴捷;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导航研究进展[J];机器人;1997年06期 |
10 |
张明路,孟庆浩,彭商贤;基于多传感器的移动机器人对感知环境的识别[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1998年04期 |
11 |
黄操军,李德胜,王祁;移动机器人轨道检出用平面涡流传感器[J];传感器技术;1999年05期 |
12 |
陈华志,谢存禧;移动机器人导航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4期 |
13 |
龚建伟,陆际联,高峻尧;移动机器人失控的安全防范[J];机器人;2003年04期 |
14 |
王洪升,田蔚风,金志华;一种面向智能交通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年01期 |
15 |
李彩虹,宋道金;基于控制器行为特性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模糊控制[J];机电工程技术;2004年05期 |
16 |
宋轶群,杜华生,王德新,程刚;一种全自主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J];机械与电子;2004年08期 |
17 |
高健,黄心汉,彭刚,杨涛,伍翼;移动机器人PID运动控制器参数的模糊自整定[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8 |
彭刚,黄心汉,杨涛,高健,伍翼,熊有伦;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的移动机器人行为决策与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
19 |
李胜,马国梁,胡维礼;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车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追踪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20 |
;《机器人》2005年度(第27卷)分类总目次[J];机器人;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