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钻爆法海底隧道建设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

李兵  
【摘要】: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海底隧道已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山岭隧道不同,海底隧道由于处于无限的海洋环境,使得其在修建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挑战和安全风险。大量的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研究表明,项目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既存在着带有阶段特性的阶段风险,也存在着由规划阶段或设计阶段产生的累积风险。如果前一阶段的安全风险没有得到有效地规避处理,其势必会累积到后续阶段形成累积风险。相对于阶段风险的规避,累积风险的规避处理要复杂的多,有些累积风险甚至在该阶段无法规避,必须返至风险产生阶段进行处理。因此,对钻爆法海底隧道的安全风险研究也应从建设期全过程出发,充分考虑各建设阶段自身的安全风险特点及其对后续阶段的安全风险累积效应,及时规避,减小整个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 本文以钻爆法海底隧道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为研究的建设范围,以突水安全风险分析为风险的研究重点,在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主要工程背景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以及模糊数学运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开展了以下五方面的研究工作。 (1)构建了海底隧道建设期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海底隧道的风险特点,提出了海底隧道建设期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了“核心安全风险”及“累积风险”的概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风险管理内容,构建了海底隧道建设期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揭示了基于围岩变形的海底隧道施工突水机理。通过对海底隧道突水模式及过程分析,认为海底隧道突水主要源于隧道开挖引起围岩变形过大,进而重点讨论了隧道施工突水与隧道地表及拱顶沉降之间的关系,并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左线F1风化槽段为工程背景确立了海底隧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安全施工的地表及拱顶极限沉降值,制定了施工各阶段的地层沉降安全控制值标准; (3)分析了海底隧道建设期全过程安全风险环境及风险因素。从海底隧道建设期全过程安全风险环境分析入手,对海底隧道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环境所蕴藏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辨识及评估,确定出核心安全风险因素; (4)预测了海底隧道施工突水安全风险。基于安全风险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以厦门海底隧道左线F1风化槽段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化槽段的突水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将可拓工程方法应用于突水安全风险后果损失评价;进而对该风化槽段的突水安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出该风化槽段的突水安全风险大小; (5)提出了海底隧道施工突水核心安全风险控制技术。针对建设期全过程各阶段的安全风险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宏;;建设中韩日国际海底隧道的战略构想[J];综合运输;2008年09期
2 王彬;挪威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J];现代隧道技术;1996年03期
3 ;海底隧道黄岛端下周入海 2011年全面通车[J];岩土工程界;2008年08期
4 ;珠三角交通升级换代深珠间拟建海底隧道[J];铁道建筑技术;2002年03期
5 ;意大利专家提出建设连接欧非大陆海底隧道方案[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4期
6 孔祥金;;英法海底隧道2009年2月恢复通车[J];公路隧道;2009年01期
7 李兵;张顶立;房倩;孙锋;王婷;;风险系数法在海底隧道平面线位确定中的应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李其桐;大型海底隧道工程[J];四川水力发电;1991年02期
9 江级辉;琼州海峡兴建海底隧道可行性初探[J];地下空间;1994年02期
10 凌跃;香港湾仔海底隧道出入口及红棉道绿地改造工程[J];上海建设科技;1997年05期
11 山水;;项目动态[J];建筑;2007年18期
12 ;英法海底隧道有望明年2月全部恢复通车[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05期
13 钱文胜;;穿越海底的来来往往[J];建筑;2009年05期
14 ;克服突水突泥等困难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突破最长风化槽[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15 ;贺国强视察厦门翔安隧道施工现场[J];隧道建设;2009年03期
16 谭忠盛;;沧海变通途[J];百科知识;2010年03期
17 黄雯;李华坤;;下一站,海底!——走进中铁隧道股份翔安隧道A1项目经理部,探秘大陆首条海底隧道[J];建筑;2010年07期
18 吴优;;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空调降温工程简介[J];制冷;1992年01期
19 ;英法海底隧道结构设计和安全设施[J];地下空间;1997年03期
20 路石;冰岛穿过幼年玄武岩修建海底隧道[J];铁道建筑;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坤;马力;徐亚非;;复杂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2 向继;荆继武;;信息安全风险管理[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永祥;;浅析实行安全风险承包考核办法在车站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浙江省铁道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闵京华;王晓东;邵忠岿;朱卫国;;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概念模型和评估模型[A];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文集[C];2004年
5 范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及试点工作情况介绍[A];2005中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论坛会议资料[C];2005年
6 王智敏;;京密引水渠昌平段安全风险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贾晔清;;基于系统建模仿真的危险品仓储安全风险规避策略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丹;;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讨[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叶斌;;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辨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林朝朋;谢如鹤;;各种物流模式下生鲜猪肉的品质变化及安全风险评价[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钻爆法海底隧道建设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徐琮垣;东北亚整合交通网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堂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耦合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桢珍;基于智能规划的信息安全风险过程建模与评估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蔚立元;水下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及其覆盖层厚度确定[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宝华;电力市场安全与经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陈炜韬;厦门海底隧道陆域段土质围岩稳定性及预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丰;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的网络安全风险检测方法[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伟坚;安全技术在无线接入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光轶;省级移动数据通信网(MDCN)安全域划分与边界整合方案的设计和实施[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卫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地下水特征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宋曙光;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渗流与变形规律及覆岩厚度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向阁;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及注浆防水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曾佳亮;厦门海底隧道钢拱架局部锈蚀对支护体系安全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侯昌银;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土建结构功能性检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罗利锐;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在海底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8年
10 王慰;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耦合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秉良;我国首条海底隧道实现关键穿越[N];工人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姜书范 伍振;大陆首座海底隧道右线贯通[N];建筑时报;2009年
3 本报专稿 霍然;从首尔钻海底隧道抵北京?[N];世界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孔祥文;大海般的深情 山岳般的厚望[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5 记者 杨捷 通讯员 许连峰;武汉人攻克中国首条海底隧道生态难题[N];长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郭春原 通讯员 孔祥文;中国海底隧道科技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N];人民铁道;2010年
7 记者孔祥文;中国海底隧道科技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8 记者 徐榕蔚;威海均为中方登陆点首选城市[N];威海日报;2010年
9 ;海底隧道与过山车[N];电脑报;2004年
10 记者 刘静;我国大陆首条海底隧道右线贯通[N];工人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