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摘要】: 光伏并网发电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当光照剧烈变化时,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波动较大,会给电网的规划、运行和调度造成困难,制约了光伏并网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因此,本文围绕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展开研究,提出了储能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以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和并网逆变为基础,重点研究了功率平抑控制策略,并开展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可行、有效。 第一,针对功率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储能型光伏并网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并网逆变器采用两级功率变换结构,前级采用BOOST电路,后级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并接在逆变器直流母线上的双向DC/DC变换器和阀控制铅酸蓄电池(VRLA)组成储能系统,实现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削峰填谷、平抑的功能。 第二,研究了光伏发电的并网控制,包括最大功率跟踪和并网逆变两部分。在综合分析比较当前各种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由扰动观察法、二次曲线拟合法和恒电压法组合而成,综合了以上三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在研究并网逆变控制时,探讨了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及空间矢量PWM的工程实现方法,系统采用电压源型逆变器电流输出控制,采用双闭环的控制结构,外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内环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在与电网电压矢量同步旋转的d-q坐标系下,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进行解耦控制,还进行了仿真研究。 第三,研究了并网功率平抑控制的策略。分析了功率波动对电网的规划、运行和调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了储能型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工况,提出了并网功率的给定方法,即光伏阵列输出功率进行低通滤波后的值作为参考并网功率,还详细分析了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的控制,最后还进行了仿真研究。 第四,开发了一台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和控制程序的设计两部分。结合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条件,搭建了一个实验平台,对本文提出的功率平抑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天津蓝天布局聚光光伏产业[J];太阳能;2011年06期
2 ;欧洲市场补贴下调吹响光伏企业变革“集结号”[J];电源世界;2011年07期
3 王世江;高宏玲;王勃华;;大力发展新疆光伏产业 加快推进我国光伏应用市场[J];太阳能;2011年02期
4 孙晓霞;;光伏产业:任重道远 前景光明[J];新材料产业;2011年05期
5 ;内蒙古开鲁县风电累计并网发电将达130万千瓦[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07期
6 ;行业动态[J];阳光能源;2011年04期
7 ;光伏产业高速发展背后暗藏隐忧[J];硅谷;2011年12期
8 刘陇华;;迎接“零补贴”时代[J];阳光能源;2011年04期
9 ;第二季度全球光伏市场行情分析[J];阳光能源;2011年04期
10 ;光伏群雄下广州[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4期
11 于金辉;范相林;;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及展望[J];电子世界;2010年07期
12 ;艾默生:加大技术创新,给力光伏产业[J];太阳能;2011年03期
13 甘信明;;安阳迎来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J];太阳能;2011年02期
14 陈俊圻;;北京意科:逐日征程上的探路者[J];电气时代;2011年08期
15 ;光伏产业拉动工业新增长[J];硅谷;2011年14期
16 张桂玲;;寻找市场“新大陆”[J];阳光能源;2011年04期
17 张适阔;;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高职专业——对江西高职院校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的思考[J];职业;2011年21期
18 ;光伏领袖解读标杆上网电价[J];阳光能源;2011年04期
19 ;TONSAN苏州工厂隆重开业[J];太阳能;2011年05期
20 ;2010年年终光伏投资市场分析[J];太阳能;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福;何鸣;张可;王晓;;安徽首座变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0分会场-节能减排战略与测控技术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贤;王琳;;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鸣波;李红波;;上海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大有可为[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4 付玉生;张健;;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5 唐青;;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A];2011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C];2012年
7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A];2011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10 施正荣;;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震宇;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戚汝庆;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任碧莹;户用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亮;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符慧德;热管式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刘鸿鹏;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吴理博;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D];清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峥;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磊;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宋玉萍;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汪瑜佩;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邱培春;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富卿;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谢丽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建模及对配电网电压、网损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张海钰;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曹建博;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任婷;以广州为例的湿热地区非封闭遮阳散热表皮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莎莎;我市首批太阳能光伏组件并网发电[N];格尔木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莎莎;我市光伏项目建成41MW并网发电容量[N];格尔木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潘少军;太阳能发电 离“实用”有多远[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宋晓华 翟慎良 邵生余 陆峰;新能源:“一元一度电”不是神话[N];新华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纪岩;格尔木变身“光伏城”[N];柴达木日报;2011年
6 童馨;国投电力进军光伏产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记者 卓玛拉姆;拉萨将建起一座“光伏三峡”[N];拉萨晚报;2011年
8 上饶经济开发区 黄宗勇;2009年,光伏产业“危”中之“机”[N];上饶日报;2009年
9 记者 魏宗凯 张建松;光伏产业“过冬”,要靠内需“御寒”[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郑荣林;我省光伏产业又传利好消息[N];江西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