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
【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规划是当前全球各个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者一般通过能源系统分析来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能源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同时受到经济发展、社会体制变革、人口变化、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能源模型系统分析常常因为不能及时反映政策变量而失真。这种问题对于技术、成本和经营模式都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新能源表现得尤为突出,亟待开发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当前全球化石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环境约束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政府对利用能源系统分析指导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需求迫切,尤其是我国目前处在技术资金双匮乏、政策变量多且经济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为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制定出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路线显得更加重要。
本研究在中央政府提出2020年15%非化石能源目标的大前提下,构建了最小政策成本的目标函数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数据库,并以LEAP模型和MESSAGE模型为主要工具,开发了针对类似北京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应用的可再生能源综合政策分析与评价工具—LEAP-Beijing模型;同时采用德尔菲法,以2005年为基年,强化与政策制定者的沟通,紧抓地方政府资源约束强和资金短缺的特点,提炼出了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的政策驱动(A)情景、强力推动的政策(B)情景和参考(C)情景,采用LEAP-Beijing模型拟合出三种情景下的北京市新能源发展的不同目标和路径,最终选择积极发展的政策驱动(A)情景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新能源发展提供目标及相关政策建议。
主要创新点包括:
(1)以最小的政府投入成本作为地方政府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函数,综合运用能源科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理论,以LEAP能源模型和MESSAGE模型为开发工具,开发了首个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使用的可量化可评估的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分析工具;
(2)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成功运行了应用于北京的LEAP-Beijing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并首次被地方政府(北京市政府)在制定“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发展规划中所采用,同时也为国内其他省市进行区域级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定量理论分析方法;
(3)通过各种技术的分析,结合北京市目前已有的新能源重点项目,采用SQL语言初步构建了基于目前技术现状的北京市新能源技术数据库;
(4)利用德尔菲法,初步确立了地方政府情景分析的方法论。
研究最后提出,尽管可能从外部引入新能源会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的发展新能源的边际成本并且大幅度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但相比于更高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指引下的北京地方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发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的政策建议是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设置在6%~7%之间是成本相对合理的;政府应大力发展的相关技术包括城市太阳能光热技术、工业区光伏屋顶电站技术、浅层地热能和污水源热泵技术,大型的沼气集中供气和垃圾发电;此外,结合未来首都产业定位,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健全新能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积极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绿色能源标识体系,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北京市应该进一步完善的新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