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索力优化与受力性能研究
【摘要】: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是在桁式组合拱桥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进的新桥型,该桥型中采用柔性斜拉索代替桁式组合拱桥中刚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杆,该拉索成桥后作为永久性结构构件,施工过程中代替了临时扣索。本文以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为研究对象,对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索力优化、施工过程、静力性能、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介绍了该桥型的结构体系及特点,研究了索力变化对拱肋弯矩的影响
以仙神河大桥的比较设计方案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结构体系,通过与其他上承式拱桥及索承网壳进行对比,得出该桥型的结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当主拱钢管拱肋合龙以后,仍可以通过调整斜拉索的索力来调整拱肋的内力,研究了索力变化对拱肋弯矩的影响。
2、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调索控制方法研究
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拉索在各施工阶段达到最优索力,同一施工阶段需要对多根拉索进行索力调整,索力调整过程中必须考虑各拉索索力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批量调索时,拉索拔出量精确计算的施调索力法,推导了拉索拔出量及索力目标控制值的计算公式。批量调索时采用该方法计算各拉索的拔出量,在忽略拉索垂度情况下,不需要迭代计算,计算结果准确。以最大悬臂施工阶段为例,对比了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调索的张拉控制方法。
3、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施工过程索力确定与受力性能研究
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采用悬臂桁架节段拼装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调节索力大小控制拱肋的内力和线型,施工的核心问题就是确定各施工阶段拉索索力大小及拉索施调控制。把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施工过程分成30个施工阶段,对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悬臂节段拼装施工过程及拱肋混凝土的浇注过程进行了施工仿真分析,对施工过程的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按“零弯矩法”和“零挠度法”计算了各施工阶段各拉索的最优索力,得出施工过程中索力的变化规律。
4、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成桥索力优化研究
目前影响矩阵法和单位荷载法建立索力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时未考虑施调索力之间相互作用,针对这种不足,提出了成桥索力优化计算的双影响矩阵法,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分别以指定拱肋受力状态和拱肋弯曲应变能最小为索力优化目标,采用双影响矩阵法进行成桥索力优化计算,计算无迭代过程,可直接得到优化索力的精确值。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对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进行成桥索力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双影响矩阵法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5、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静力性能研究
在成桥索力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在恒载、车辆活载和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普通上承式拱桥相比,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经过索力优化以后,恒载作用下拱肋的受力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等级的车辆活载作用下,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拱肋弯矩比普通上承式拱桥小得多,表明在普通上承式拱桥中增加拉索对减小车辆活载作用下的拱肋弯矩非常有效。在均匀温度变化作用下,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桥面纵梁受到两端地锚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从而产生较大温度应力。
6、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研究
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了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动力特性,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了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地震响应,并与结构参数相同的普通上承式拱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进行对比。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和普通上承式拱桥的基频相同,上承式拉索组合拱桥的第一阶竖向振动频率比普通上承式拱桥的第一阶竖向振动频率提高了将近一倍。表明在拱肋平面内增加拉索,对上承式拱桥横桥向的水平刚度没有影响,但使得上承式拱桥的竖向刚度得到明显提高。由竖向地震分量作用引起的某些地震效应比水平地震动分量引起的地震效应要大,抗震计算时竖向地震动响应不能忽略。
|
|
|
|
1 |
肖汝诚,项海帆;斜拉桥索力优化的影响矩阵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 |
肖鸣;;风则江廊桥的设计与施工[J];华东公路;2004年Z1期 |
3 |
孙伟;;小河特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12期 |
4 |
童顺军,王存江;上承式钢管拱桥拱上结构施工[J];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08期 |
5 |
娄俊杰;马敏生;覃勇刚;;上承式单肋拱桥稳定特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2期 |
6 |
梁鹏,肖汝诚,张雪松;斜拉桥索力优化实用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1期 |
7 |
许瑞红,刘鸿,张雪松;五河口斜拉桥施工索力优化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
8 |
张治成,叶贵如,王云峰;大跨度拱桥钢管拱肋悬拼中的扣索索力优化计算[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4期 |
9 |
李永梅,杨庆山,张毅刚;改进的复形法与索承网壳结构的索力优化[J];建筑结构;2005年02期 |
10 |
徐靖;;浅析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确定的方法[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8期 |
11 |
陈颜;高明大;;基于ANSYS平台的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方法[J];山西建筑;2011年16期 |
12 |
王玉国;;浅谈合理成桥索力确定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
13 |
贾廷跃;;无背索部分斜拉桥初始索力优化[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
14 |
高宏伟;;无背索部分斜拉桥初始索力优化[J];今日科苑;2008年12期 |
15 |
李熠;颜东煌;李学文;;混凝土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蒋成强;孙学先;袁琦;;斜塔斜拉桥合理成桥索力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4期 |
17 |
肖汝诚,周念先;走向21世纪的斜张桥(三)──斜张桥的计算理论[J];铁道标准设计;1998年12期 |
18 |
汪劲丰,施笃铮,徐兴;确定斜拉桥最优恒载索力方法的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2期 |
19 |
王永安;刘世同;谭红梅;肖汝诚;;斜拉桥索力优化理论研究[J];公路;2006年05期 |
20 |
董世秋;邢庆儒;舒春生;;某刚构—斜拉组合桥主桥结构计算与分析[J];特种结构;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