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红外热反射涂料的研究

杨富民  
【摘要】: 红外热反射涂料是指对太阳投射辐射近红外波段具有高的反射比,涂层本身在中远红外波段具有高发射率,从而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降低涂层表面温度(被动降温)的功能性涂层材料。可以应用于储罐、船舶、建筑和车辆等物体的外表面的降温处理。 本文根据红外热反射涂料的作用原理,试验研究了红外热反射涂料反射隔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成膜物质的种类、反射材料折射率、反射材料的百分含量、反射材料的粒径分布和涂层厚度;为了提高红外热反射涂层的反射隔热效果,对反射材料进行了处理,提高涂层对近红外的反射作用,有效降低涂层表面温度,具体措施如反射材料的高温煅烧处理和包膜处理,并且初步探讨了深色热反射涂料的研制方法。综合材料的近红外反射图谱和中红外吸收谱线,合理选材,研制了红外热反射涂料。最后模拟研究了红外热反射涂料的耐久性及对环境和节能作用,并对热反射涂料的原理进行初步的剖析。 采用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射涂层0.4~2.5微米波段的反射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散射仪测定了反射涂层中远红外波段5~40微米的半球发射率。研制的白色红外热反射涂层的平均近红外反射比为91.46%,半球发射率85%。与未涂装结构相比,太阳辐照下,气象温度为34℃时可以降低涂装结构表面温度10~15℃,封闭体内部温度3~5℃。 综合分析表明,红外热反射涂料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有效的降低被涂覆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改善生活工作环境、节省大量空调降温费用和提高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战为民,邓永青,李少春;日光热反射涂料的研究[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1年02期
2 边军,张福波,刘相华,王国栋;红外线加热炉温度PID控制及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3 罗红旗,朱申康;防紫外红外线系列滤光玻璃的研制[J];玻璃与搪瓷;1985年04期
4 杨钩,汤大新,王卉,董玺娟;锰、铁、钴、铜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体的红外与热应力性质[J];硅酸盐学报;1990年04期
5 张晓东;钢瓶喷塑高红外快速固化技术[J];材料保护;1995年08期
6 ;红外线纸张定量水分测试仪系列[J];中华纸业;1996年03期
7 孟超,孟广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劳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6年02期
8 郜玲;红外烟火剂研究概况[J];火工品;1996年03期
9 曾令可,吴卫生;复合材料的红外无损检测[J];激光与红外;1996年02期
10 王东生,阳运平;红外反射法测量薄膜构件的膜厚[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11 ;防遮盖AM微波/红外双鉴防盗报警探测器[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1996年04期
12 陈大华,陈洁;带红外反射膜的新型白炽灯[J];中国照明电器;1996年05期
13 皇甫均,宋晓明;KKQ-1型煤矿安全考勤系统[J];煤矿自动化;1997年03期
14 朱莉,王利平,秦日方;红外光谱法测定石油磺酸盐含量[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5 叶小薇,周晓辉,王炼石,朱敏;应用红外光谱法对SBS┐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分析[J];橡胶工业;1997年02期
16 尹振东;红外分光法测定水体中石油类初探[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7年06期
17 李午;红外热像检测高炉热风炉炉衬缺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J];武钢技术;1997年07期
18 王佩贤,石金峰,王家贵,杜维甲;ST2L红外测温仪分辨率提高的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9 ;“奇冰”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8年04期
20 康秋锋;双波段四光束红外智能水份仪及应用[J];云南冶金;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东;韩颖;朱守正;刘昆;赵金歧;张德生;;红外电解质包层金属空心波导的制备[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米红英;易如娟;田高友;;红外在用油油质衰变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闵代宜;林猷慎;;8~12μm视频/红外图像转换材料的研制及应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苏涛;孟宪军;;一个实用的红外线遥控电路[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雄;韩继红;;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秋华;杜鹢;任芳;;基于多分类器决策级融合的红外双波段图像目标识别[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杨蕾;曹恒;;一种新型NDT技术——双频红外检测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赵东辉;聂佳相;陈国荣;FRUMAR M;WAGNER T;;新型硫系玻璃的红外光学透过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葛世名;李工一;;红外技术在玻璃热加工中的应用[A];全国第五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石利霞;肖作江;杨瑞宁;安志勇;;红外动态尺寸在线检测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凡;复杂背景抑制及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欣;复杂背景下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顾晓蓉;时频域精密控制的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晓光;基于红外加热再生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智;机载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鑫;复杂背景下红外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章野;地面目标的红外成像仿真及多光谱成像真实感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代少升;红外焦平面阵列实时非均匀性校正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晓飞;基于DSP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张向东;复杂目标和背景的红外与激光成象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富民;红外热反射涂料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王东岩;红外灸疗仪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刘毅;基于红外白光干涉技术的MEMS器件形貌测试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刘晔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测温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许卫锴;用振动红外热像法检测层合结构脱层的初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尹馨;有源光旋转连接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潘东杰;复杂条件下基于阈值分割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和跟踪[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思嘉;无人机火灾检测平台的设计和构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建强;加热炉红外无损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黄彬香;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单叶光合速率常见问题及误差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 陈文富;摩托罗拉A760通讯录红外导入实例[N];电脑报;2004年
2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石镇山;非接触红外体温测量与“非典”防治[N];科技日报;2003年
3 吉拉蒂洛;如何设定红外线通信端口[N];电脑报;2005年
4 河北 薛成;十路红外顺序遥控电路[N];电子报;2002年
5 本报通讯员 汤伟忠本报记者 仲崇山;“红外侦探”成守护神[N];新华日报;2007年
6 阿龙;用笔记本电脑红外口实现打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7 ;商务通短信王8866 全新红外掌上电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四川 王斌;自制智能型红外学习遥控器[N];电子报;2005年
9 文轩;“五朵金花”映红外资局服务窗口[N];中国工商报;2004年
10 志军;红外陶瓷:陶瓷家族新成员[N];中国矿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