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智能桁架结构受力性态最优控制的建模与分析

龙连春  
【摘要】: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智能结构为背景,集力学、电磁学、材料科学、最优控制和数学规划为一体,从事压电智能结构这个崭新且具有挑战性的多学科研究,在智能结构最优控制的理论分析和数值建模方面,做了如下贡献: 1 提出了加强静不定智能桁架结构承载能力的方法 利用静不定结构的内力耦合特性,建立的以结构强度为控制目标,考虑位移约束的规划法控制模型,可以使结构工作实时处于最佳状态;编制了程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满足位移要求的同时使静不定桁架的最大应力有明显下降。 2 提出了使精密结构刚度最大的最小化节点位移的控制方法 针对嵌入了任意类型作动器的智能桁架,以待控制节点的最大位移达到最小为目标,实现了静不定桁架和静定桁架在任意载荷作用下的最优控制,进行了程序实现,大量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适应范围和控制能力。 3 构造了考虑强度、精度和控制能耗的多目标控制模型,使智能结构的可靠性、精确性和经济性得到统一 克服单目标控制的局限性,控制模型分别被转化为简单有效的极小化极大问题和线性加权和二次规划问题;编制了程序并对两种控制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数值对比。 4 以智能抛物面天线精度和控制能耗作为综合控制目标,创建了考虑强度和作动器性能等的天线最优控制模型 研究了大型天线结构的精度控制问题,用矩阵方法推导了智能抛物面天线反射面精度误差与作动器伸长的关系;采用线性加权和法与分层序列法对控制模型进行处理,完成了相关程序并对简化的平面天线和复杂的三维天线结构进行了控制模拟;数值结果表明用较小的控制成本可实现大型天线的零误差。 5 对压电智能桁架结构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控制 推导了含有压电作动器智能桁架结构的机电耦合有限元方程,建立了压电智能桁架两种控制模型;模型以电压作为控制变量,分别以位移及位移、应力、控制能耗为目标,实现了机电耦合智能桁架结构的最优控制,数值结果支持了理论。 WP=5 6 解决了采用压电作动器时智能天线结构的综合最优控制问题 以电压为控制变量建立了多项约束的天线综合控制模型,用加权和法予以处理;对机电耦合天线的几种作动器配置进行了方案对比,分析了在自重载荷作用下天线从仰天位置到指平位置的整个控制过程,研究了主要参数的影响;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数值模拟实例进行了验证;有望成为具体应用的有效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立群;田一松;王可;;浅谈作动器健康管理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S2期
2 张旭辉;刘永光;付永领;;磁致伸缩作动器结构优化设计[J];压电与声光;2009年03期
3 朱金才,顾仲权;磁致伸缩作动器的设计及其动态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张红新;朱思洪;;主动座椅悬架电磁作动器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2008年04期
5 李炜怿;成洋;;电静液作动器的设计与仿真[J];测控技术;2010年11期
6 张定;郭勤涛;金超武;;基于电磁作动器的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仿真及实验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3年04期
7 方有亮,武哲;配置压电自感作动器智能板振动的主动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张磊,付永领,刘永光,何琳;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建模与控制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5年05期
9 韩志华;李小民;夏立群;;基于DSP的直接驱动阀式作动器控制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S2期
10 张希农,谢石林,李俊宝,张景绘;书本式分布作动器及可控约束阻尼层结构控制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11 多米尼克.冯.博斯施;张巍;;“多电"控制舵面作动器——下一代运输机的一个方案[J];电力电子;2006年04期
12 罗才瑾;尚耀星;焦宗夏;;飞机结构试验用加载作动器设计与效率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13 樊金柱;王卫英;徐荣华;;双螺旋副直旋作动器[J];轻工机械;2013年02期
14 周星德,陈国荣,张华;智能框架结构作动器最优配置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15 周玉平;梁永生;王伟;於国超;孙明武;;多Terfenol-D棒磁致伸缩作动器结构优化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9年05期
16 成其荣;张方;姜金辉;;基于LabVIEW算法作动器时滞的试验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3期
17 郑凯;阎绍泽;温诗铸;;压电叠层作动器机电性能实验分析[J];压电与声光;2006年03期
18 夏立群;;DDV作动器余度数字伺服系统工程设计与实现[J];航空学报;2008年02期
19 江洁;李团结;;张拉整体结构振动最优控制的作动器优化配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0 张丹;安锦文;孙健;;基于LVQ神经网络的飞行作动器故障诊断[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胡务农;胡长胜;;电静液作动器新概念[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夏立群;谢增荣;;民机作动器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素强;蔡新锁;李素梅;;一种多功能作动器及其高低温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5 陈勇;马阅军;夏立群;尹子栋;张伟;熊峻江;;飞机舵机作动器局部应力与疲劳寿命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晓旭;孙宜强;徐鉴;;电磁作动器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研究及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康荣杰;焦宗夏;尚耀星;吴帅;;电动静液作动器框图建模与控制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贾静波;王亚斌;李修峰;;电磁作动器安全性与可靠性仿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少华;黄玖琦;;CAE技术在作动器设计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小艳;李明强;王国胜;;主动式作动器性能试验研究[A];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强度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晶;光控作动器本构建模及板壳结构振动模态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韩广才;机械作动器在船舶减振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王滨庆;基于机械作动器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潘存治;含滞回非线性作动器的隔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宋来收;压电叠层作动器驱动的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龙连春;智能桁架结构受力性态最优控制的建模与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李华;基于压电传感与作动的锥壳振动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桂兰;基于光致伸缩作动器的柔性板壳结构非接触精密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范会娟;新型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的研制与性能测试[D];江苏大学;2007年
3 任元;高可靠性电动作动器的研究和设计[D];江苏大学;2008年
4 姚响宇;磁致伸缩作动器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张世君;压电桁架中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优化布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6 钟柱;飞控系统液压作动器动态仿真及密封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海波;电力作动器伺服控制器的研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定;基于电磁作动器的柔性体振动主动控制仿真及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郝磊;基于储能型多功能作动器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缪广红;万能肌肉作动器的非线性响应及参数优化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