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掺质TGS系列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

艾琳  
【摘要】: 铁电体硫酸三甘氨酸(TGS)晶体因其室温下具有具有较大的热释电系数和较小的介电常数,在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热释电灵敏度高,易于从水溶液中培育出均匀透明大尺寸晶体等显著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热学成像及其他红外灵敏元件的应用。但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TGS晶体也存在着退极化倾向,这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严重的缺陷。如何提高其热释电性能,避免或减小退极化一直是对该晶体研究的重点。 本文采用水溶液缓慢降温法生长了包括单掺及双掺在内18种TGS系列晶体,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掺质及浓度对TGS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并对其晶胞参数,热释电性能参数(热释电系数,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居里点,自发极化强度及品质因子),电滞回线及内偏压场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发现:掺质均成功地进入TGS晶体格位;晶体的生长形态,热释电性能,介电性能及铁电性能均随取代基的种类及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探讨了掺质对晶体生长形态及晶体热释电性能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掺质中的功能基团和掺质分子本身的特征(分子极性,分子结构及掺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TGS晶体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多种取代基TGS系列晶体性能较纯TGS晶体有所提高:14.4% 3-氯丙酸TGS晶体的介电常数很小,是纯TGS晶体的0.22倍,品质因子也有所提高;掺4.4%三氟乙酸+4.4%丙三醇TGS晶体的热释电系数P(25℃)是纯TGS晶体的2倍,品质因子也达到纯TGS晶体的3倍;而掺质晶体的居里温度均比纯TGS晶体有所提高。可以预见,在TGS晶体中掺入强吸电子基团的基础上再有选择掺入其它掺质是探索TGS晶体改性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岱钦;王慧;乌日娜;陈春荣;刘景和;;铌酸锶钡晶体的铁电及光学性能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9年03期
2 储召华;郝桂霞;;稀土和双有机取代基TGS晶体生长和性能研究[J];江西化工;2009年04期
3 艾琳;常新安;臧和贵;肖卫强;涂衡;;三氟乙酸和丙三醇双掺TGS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1期
4 房昌水,王民,王欣,张克从;掺Mg~(2+)和Cd~(2+)的TGS晶体的生长及性质[J];人工晶体学报;1985年01期
5 史伟,张沛霖,祝清亮;以SrTiO_3为基电容器瓷料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6 赵淑梅,林红,朱春城;掺杂TGS晶体的生长及热释电性能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7 李海燕;张之圣;胡明;樊攀峰;王秀宇;刘志刚;;RF溅射法制备PZT铁电薄膜及其表征[J];压电与声光;2006年03期
8 王希敏,张春林,张克从,王民;掺质TGS晶体生长机制的探索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5年04期
9 郭冠军,徐平茂,王民;PVDF:TGS复合材料介电和热释电性能与膜厚度的关系[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5期
10 王茂祥;孙平;;(Pb_(1-x)Srx)TiO_3铁电薄膜电滞回线的测试分析[J];真空与低温;2006年03期
11 常新安;艾琳;臧和贵;肖卫强;涂衡;;掺三氟乙酸TGS晶体生长及其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3期
12 朱贵文;沈韩;刘俊刁;阮凯斌;陈敏;;锆钛酸铅的纯铁电回线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3 王东生;叶进;付欣;吴平;;铁电薄膜性能测量实验[J];大学物理实验;2008年04期
14 王永令,林盛卫,徐丽华;铁电体低频电滞回线的测量[J];物理;1980年03期
15 张克从,常新安,王希敏;掺质TGS系列晶体的生长形态与表征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1997年02期
16 钱水兔;李光远;;铁电体的电滞回线演示[J];物理实验;1993年06期
17 张克从,李波,王希敏;双有机取代基TGS系列晶体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01期
18 朱贵文,周伟华,沈韩,陈敏;铁电体的极化疲劳和历史记忆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9 李岩,王华,王应生;基于DSP的铁电薄膜参数测试系统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20 李甜;康爱国;邢玉凯;杨毅彪;;基于偶极子翻转理论的铁电薄膜电滞回线模型[J];人工晶体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民;曹传宝;汪浩;朱鹤荪;;溶胶-凝胶法制备(PLZT)铁电薄膜及掺杂对介电性能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徐晓燕;轩立新;董存峰;王志强;张小溪;宋延华;;雷达罩用人工介质材料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秉钧;邵俊清;郭树旭;宁广安;;一种新的、简便的测量物质介电常数方法[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4 戴维迪;靳正国;程志捷;于晓东;;Ba_(6-3x)Pr_(8+2x)Ti_(18)O_(54)系微波陶瓷组成改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红波;何学影;马青;;大鼠血液细胞介电谱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曹宏伟;徐日炜;余鼎声;;BMI/BCE/OMPS树脂的制备与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7 盖志刚;王矜奉;苏文斌;亓鹏;杜鹃;明保全;郑立梅;;(1-y)[(Na_(0.96-x)K_xLi_(0.04))_(0.5)Bi_(0.5)]TiO_3-yBa(Zr_(0.055)Ti_(0.945))O_3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介电特性[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8 罗立新;姚国军;阳卉;;共沸体系的微波蒸馏分离工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罗大兵;李艳锋;刘韩星;欧阳世翕;;立方体形低介电PZT粉体的合成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10 王利光;郭良;王畅;Terence K.S.W.;;碳纳米管(10,0)径向形变的光学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峰;外延Pb(Zr_(0.52)Ti_(0.48))O_3单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杨凤霞;聚合物基压电复合材料的设计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4年
3 范桂芬;钛酸铋钠基多元无铅压电陶瓷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魏念;钽铌酸钾及相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伍建新;PLZT和PBZT弛豫铁电陶瓷偏压压电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6 杨刚;多层铁电压电器件在力电载荷下的介电响应和疲劳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张艳飞;多晶材料铁电热电性质的蒙特卡罗模拟[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海波;钛酸铋钠钾压电厚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鄢洪建;Bi_(0.5)Na_(0.5)TiO_3基无铅压电陶瓷体系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长红;钛酸盐类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琳;掺质TGS系列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玮;新型热释电晶体的探索[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3 李珺泓;PZT薄膜制备、结构与热释电特性测试[D];中北大学;2009年
4 林汝湛;高性能PZT系热释电陶瓷材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金学淼;钛酸锶钡热释电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仝金雨;锆钛酸铅有机复合热释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石维;PST基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冬云;FFET存储器用Bi_4Ti_3O_(12)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陈辉;相对论性纵等离激元色散关系和朗道阻尼数值解及其分析[D];南昌大学;2006年
10 庞传欣;沥青路面微波养护设备系统的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半导体业复苏靠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叶桂华通讯员 刘月青;我市企业三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N];泰州日报;2007年
3 危良才;全球玻纤制品最新开发动向(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未来几年的关键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微波技术在现代冶金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6 伍明辉;自燃烧制备复合氧化物功能陶瓷技术[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悦辉 杨正文 王婷 沈建红 周济;LTCC:元件集成化模组化首选[N];中国电子报;2006年
8 天津 王磊;硬件诊室[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9 郭雅慧;SMD多层电感的发展趋势[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10 武汉 余俊芳;粮食、油料水分测试仪[N];电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