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波声电光效应的研究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声光效应、电光效应和声电光效应的工作原理。包括了描述声光效应的概念、衍射效率、声光优值和有效声光系数的概念;介绍了声光互作用的分类方法,及体波和表面波的区别。介绍了电光效应概念和分类。最后把声光效应和电光效应结合在一起,介绍了两种声电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从参量互作用基本方程出发,导出表面波声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电光电极上加直流电压将引起电致动量失配。同时驱动电声换能器的电信号频率是变化的,将产生与器件中心频率之间的频率偏离量,从而引起声致动量失配。因此,在声电光效应耦合波方程理论中,用电致动量失配与声致动量失配之和代替单纯的声致动量失配,就可以把声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作为声电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通过求解方程,得出衍射效率计算公式。由于表面波声电光器件多了一个信号输入端口,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在实时信号处理,如相关、卷积、匹配滤波、频谱分析、矩阵光计算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一个是坐标矩阵变换法,另一个是下标变换法。结合铌酸锂晶体的对称性,分别得出了介电系数、电光系数、劲度系数、声光系数和压电系数。并介绍了铌酸锂的光学性质。这些性质可以被用来计算声表面波声电光效应的工作模式。
通过求解表面波基本方程,计算最适合表面波声电光器件的声光工作模式,对铌酸锂晶体的六种切割方式进行了计算。最后筛选出YZ切和ZY切最适合声光工作模式。但是ZY切时,电光效应使折射率椭球发生旋转,通过计算,找不到一个旋转角度得出新坐标系下的主折射率。所以也排除了ZY切的电光效应工作模式。最后计算了YZ切的声电光效应工作模式。
|
|
|
|
1 |
俞宽新,赵启大,何士雅;声电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理论[J];光学学报;1998年04期 |
2 |
;其它[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6期 |
3 |
薛勇锋;声光效应实验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4 |
曹跃祖;声光效应原理及应用[J];工科物理;2000年05期 |
5 |
杨妹清;;物理光学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1期 |
6 |
金泽渊,唐振坤;脉冲幅度分析技术在声光效应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俞宽新,何士雅,赵启大,顾志坚;二维声电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理论[J];光学学报;2000年02期 |
8 |
俞宽新,赵宝森,何世雅,赵启大,毛红敏;多维声电光效应耦合波方程理论[J];压电与声光;2002年05期 |
9 |
于艳春,李冠成,王秉坤,李明,范吉,王莉;声光效应实验装置及实验研究[J];光学仪器;2004年06期 |
10 |
陈海波,陈芳,佘卫龙;相位、振幅调制两用声光调制器设计[J];光子学报;2003年02期 |
11 |
蒙建军;郑渝;;关于声光效应光束偏转角的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2010年03期 |
12 |
李芳菊;;声光耦合理论用于对小角度布拉格衍射的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
13 |
杨建荣;叶冬连;周景;;声光偏转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14 |
王辉林;陈志敏;马瑞亭;蔡开云;;基于声光效应的激光束偏转控制方法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0年06期 |
15 |
杨金文;;钼酸铅晶体在光速测量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
16 |
苗润才;李能能;高美玲;韩鹏斌;;液体表面波振幅与激发深度的关系[J];光子学报;2011年06期 |
17 |
董孝义,盛秋琴,王全月,陈森林;声光效应对光学相干度的调制[J];光学学报;1984年08期 |
18 |
杨性愉;冯启元;;Raman-Nath驻波声光效应调制激光相干度的理论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9 |
李志全,陈颖,吴飞;一种新颖的由分插复用器构成的双向WDM网络[J];光学技术;2004年05期 |
20 |
李明,李冠成;声光效应实验研究[J];应用光学;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