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吴建国  
【摘要】: 在长寿命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结构或构件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是极为重要的设计环节。而构件或材料的抗断裂性能是耐久性与损伤容限设计所考察的重要力学指标之一。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含裂纹构件尤其是含非穿透裂纹构件抗断裂性能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而且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对含裂纹构件的抗断裂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必要的实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文共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了二维含穿透裂纹构件在两种失效模式(裂纹扩展与韧带屈服)下的载荷与位移关系。 本文基于能量差率原理、余能原理、计及厚度效应的断裂韧度与阻力曲线理论以及塑性本构关系,得到二维含穿透裂纹构件载荷-位移曲线的解析闭合解;为了验证该解析闭合解的有效性,进行了二维含穿透裂纹构件的准静态单调加载试验研究。 第二部分从裂纹扩展动力与裂纹扩展阻力两个方面,研究了含非穿透裂纹三维有限大体的裂纹扩展问题。 在裂纹扩展动力研究方面,改进了已有的基于能量差率原理求解含非穿透裂纹三维有限大体应力强度因子与能量释放率的方法,并得到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的显示闭合解。 在裂纹扩展阻力研究方面,基于热力学原理,给出了重复加载下含非穿透裂纹三维构件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理论表达式;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预测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数值方法。同时,建立了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的单调加载下含非穿透裂纹三维构件的裂纹扩展微分方程组,并给出由方程组绘制疲劳裂纹扩展阻力曲线的数值方法。 第三部分应用基于损伤力学原理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封闭解预估某型号民机加压舱的疲劳裂纹形成寿命。 在有限元细节应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塑性理论与损伤力学原理得到疲劳裂纹形成寿命预估模型,给出机身加压舱结构的概率疲劳寿命,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全尺寸等压舱结构的疲劳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元庆;杨卫;仲政;;半无限平面裂纹构型横向应力的Green函数[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1年08期
2 何晓英;陈洪凯;刘虎队;;昆明~嵩明高速公路后窗子坡面泥石流形成机制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7期
3 冯慧娟;冯露;亢一澜;沈珉;康娴;沈铠铠;李洁;陈艳梅;王晰;;树木表面裂纹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J];生物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4 李永东;冯飞翔;石海滨;冯学强;李康镛;;多铁性磁电智能复合材料的力学研究进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蔡力勋;包陈;;用于延性断裂韧性测试的载荷分离方法与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张敦福;李术才;李明田;薛翊国;;旋转梯度对平面裂纹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7 谭力;黄达海;王祥峰;;基于断裂力学的混凝土坝裂缝灌浆压力计算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8 包陈;蔡力勋;石凯凯;;直通型CT试样COD弹塑性换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彭惠芬;孟广伟;周立明;李锋;;基于小波有限元法的虚拟裂纹闭合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10 安兵兵;张东升;;应用内聚力模型研究人牙本质裂纹扩展的升阻能力[J];固体力学学报;2011年03期
11 纪冬梅;轩福贞;涂善东;姚秀平;;P91钢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研究现状[J];压力容器;2011年06期
12 李明田;李术才;张敦福;杨磊;邵东亮;;类岩石材料表面裂纹复合型断裂准则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3 周忠斌;;微分求积单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4 刘明尧;柯孟龙;周祖德;谭跃刚;梁安;;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5 韦尧兵;刘俭辉;王风涛;;304不锈钢紧凑拉伸裂尖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J];机械与电子;2011年07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文;李培宁;雷月葆;潘缉梯;李琳;;我国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通用失效评定曲线[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伍佑伦;王元汉;胡建华;;基于断裂力学的岩体强度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鲁明;赵洪先;刘军;王永峰;;地下工程裂隙围岩稳定性的边界元法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4 李刚;王保林;;电磁弹性材料中椭圆夹杂问题的一般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淑红;张志国;邹振祝;;压电材料中裂纹问题的研究现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斌;孙英学;臧峰刚;杨宇;卢岳川;;堆芯筒体裂纹三维断裂力学有限元法与工程方法对比研究[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郑斌;孙英学;臧峰刚;杨宇;卢岳川;;堆芯筒体裂纹三维断裂力学有限元法与工程方法对比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张峰;;轮箍崩箍的断裂力学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俊光;梁冰;;不同裂隙水压力作用下岩石强度变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冯永飞;石振武;;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应力吸收层有限元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国;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肖霞;大变形断裂力学问题三维变形场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黄志强;碾压混凝土诱导缝与层面断裂性能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伍佑伦;基于岩体断裂力学的巷道稳定性与锚喷支护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俊杰;基于断裂力学的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张玉宏;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综合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戴保东;改进的无网格局部边界积分方程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8 艾伊塞尔.纳吉德;旧沥青路面上的罩面抗裂系统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刘凯远;无网格局部Petrov-Galerkin方法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杨谋存;结构耐久性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轨道车辆上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敬刚;重载货车钩舌的疲劳特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2 党旭丹;微胶囊自修复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孙卓;冻土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模拟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黄运财;KX型相贯节点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宋志川;拱桥坍塌中裂纹的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丁武洋;路面结构裂缝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张振秀;橡胶制品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8 韩兴广;靖宇龙岗隧道围岩张应力特征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黄强;插销式钢管脚手架节点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盛燕;钢质管道穿透裂纹的断裂分析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张家盛;混凝土断裂力学权威受聘湖工大[N];湖北日报;2007年
2 王家平;断裂力学王国的探索者[N];中国交通报;2002年
3 吴伟录;追寻一航强度所的足迹[N];中国航空报;2005年
4 付俊岩 等 编译;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应用的几个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5 祝兆晖;院士党员徐大懋[N];深圳商报;2001年
6 实习记者 王亚丽;做人,做事,然后为师[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通讯员 齐焕君;吴学仁荣膺国际大奖[N];中国航空报;2000年
8 范兴川 汪雪姣 杨洁;潜心科学原创直面实际难题[N];科技日报;2004年
9 ;不懈追求的金属学家——蔡其巩[N];中国冶金报;2000年
10 陈章立;对地震预报基本出发点的思考[N];中国气象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