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电混合集成技术的光电收发一体模块研究
【摘要】:
光纤陀螺精度受温度、振动的影响较大。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了充分调研,在分析了输入通道混偏型方案和全保偏型方案的局限性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微型化收发一体模块,将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光源、半透半反玻片、准直透镜、自聚焦透镜、PIN探测器和场效应晶体管电路集成在一起,采用系统内集成封装技术,封装内部抽真空。从理论上对这种收发一体模块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由于光在真空传播不产生双折射,避免了温度变化、振动等原因对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光纤陀螺的整体性能。针对这个光学系统的建模,首先用光束扫描仪对Superlum公司生产的SLD-56-HP型和SLD-38-HP型光源进行测试,根据高斯光束的特性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分析了菲涅尔反射损耗对其的影响,并用Zemax软件进行了仿真。随后对收发一体模块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探讨了SLD芯片封装技术,通过热阻理论对其进行热力学表现进行分析,使用有限元法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数值求解。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试制收发一体模块样品,根据该样品搭建了一个光纤陀螺进行性能验证,并着重考察其热学和力学环境下的性能。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工作方向。
|
|
|
|
1 |
盛钟延,周柯江,季杭峰;光纤陀螺用SLD光源驱动电路[J];光学仪器;2000年01期 |
2 |
金靖,宋凝芳,张春熹;光纤陀螺高速检测电路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
3 |
赵岳生,邓正隆;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可视化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4年02期 |
4 |
邱高理,舒晓武;光纤陀螺性能数字评价系统的可视化研究[J];光电工程;2002年S1期 |
5 |
晨晓;宋镜明;魏新国;;光纤陀螺用收发一体模块的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0年09期 |
6 |
戴美善;;激光应用简讯——光纤陀螺和激光测长仪[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85年01期 |
7 |
周世勤;;光纤陀螺通过部级鉴定[J];战术导弹控制技术;1996年01期 |
8 |
延凤平,蓝慧娟,简水生;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方案研究[J];光学学报;1999年07期 |
9 |
赵忠华,江红,张炎华;小波理论及其在光纤陀螺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
10 |
邱宝良,李安琪,肖文,蒋小刚;全数字处理的低成本光纤陀螺系统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
11 |
李迪,孙尧,黄苹,王威;船用光纤陀螺动态建模方法研究[J];船舶工程;2005年03期 |
12 |
抚安;;光纤陀螺导航系统[J];船艇;1990年03期 |
13 |
程煜明,张炎华;光纤陀螺非线性温度漂移模型的辨识[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12期 |
14 |
;光电技术研究所简介[J];宇航学报;2001年04期 |
15 |
侯军辉,王巍,杨清生;光纤陀螺SLD光源的驱动控制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
16 |
孔凤兰;;光纤陀螺的研究[J];飞航导弹;1987年S4期 |
17 |
汪绳武;光纤陀螺研究[J];上海航天;1992年04期 |
18 |
谭显裕;军用光纤陀螺的发展、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J];现代防御技术;1998年04期 |
19 |
蔺玉亭,孙付平,朱新慧;光纤陀螺的发展及其在惯导中的应用前景[J];测绘工程;2005年01期 |
20 |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光纤陀螺生产线开工建设[J];工具技术;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