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体积分数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郭彩玉  
【摘要】:高体积分数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高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可调,低密度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本文为解决其易粉化失效,采用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和基体合金化两种方法来压力熔渗制备复合材料。本文对模压成形制备多孔金刚石预成形坯、再通过对金刚石表面金属化镀钛和对铝基体添加(0-40wt.%) Si两种方法分别压力熔渗制备复合材料等工艺进行了研究,探寻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并研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热膨胀行为,抗弯性能及微观组织和界面结合的变化规律,并提出具有中间过渡层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界面热阻的计算方法,对比了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和最终性能。研究表明:制备多孔金刚石坯体所用粘结剂的最佳配比组成为60wt.%石蜡(PW)、15wt.%高密度聚乙烯(HDPE),15wt.%聚丙烯(PP)和10wt%硬脂酸(SA)。采用单一粒径100μm和粒径搭配100μm:40μm=3:1的金刚石粉末,所能达到的最大金刚石固相含量分别为63%和67%。金刚石坯体的热脱脂最高温度为4300C,脱脂总时间在12-14小时之间,坯体强度高于7.7 MPa,收缩率小于2%,满足后续熔渗金属使用。在压力熔渗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刚石与铝结合存在界面各向异性,在金刚石{001}面和{111}面均生成大量易潮解的不良界面产物Al_4C_3,但反应时间与生成物颗粒大小和排列形态都不一。在以镀钛金刚石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中,钛镀层消除了金刚石与铝结合时的界面各向异性,避免了Al_4C_3的生成;在界面处钛铝发生互扩散,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提高,相对密度可达99.4%。在以Al-(0~40)Si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中,Si在金刚石界面处的富集不存在各向异性,但只有Al-12.2Si合金提高了复合材料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可达99.6%;界面处有均匀的界面产物SiC生成,减少了Al_4C_3的产生。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均没有出现石墨化现象。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相对密度的提高而增大,随金刚石粒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镀钛金刚石(100μm)/铝复合材料导热最高可达514.1W.m~(-1).K~(-1),金刚石(100μm)/Al~(-2).2Si复合材料导热率可达532.2W·m~(-1).K~(-1),金刚石(100μm:40μm=3:1)/Al-12.2Si复合材料导热率可达557.8 W.m~(-1).K-,而金刚石(40μm)/Al-12.2Si复合材料导热率仅为415 W.m~(-1).K~(-1)。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受基体特性影响较大;随金刚石粒径的减小,体积分数的变大而热膨胀系数变小。镀钛金刚石(100μm)/铝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为11.1×10-6K~(-1),金刚石(100μm)/Al-12.2Si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9.7×10-K~(-1)。金刚石(100μm:40μm=3:1)/Al-12.2Si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8.9×10-6K~(-1),金刚石(40μm)/Al-12.2Si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可达8.52×10-6K~(-1)。抗弯性能对基体特性更加敏感;对于相同基体,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越高,金刚石粒径越小,其抗弯强度越大。镀钛金刚石(100μm)/铝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可达315.7MPa,金刚石(100μm)/Al-12.2Si复合材料抗弯强度为292.4MPa,而金刚石(40μm)/Al-12.2Si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可达302.9 MPa。通过对比,以Al-12.2Si合金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性能优于以镀钛金刚石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的性能。基于Kapitza热阻理论,对复合材料界面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出理论界面热导。以镀钛金刚石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率hc-dia-Ti-Al大约为1.29×107W·m~(-2)·K~(-1),其界面过渡层为金刚石-TiC-Ti;以Al-12.2Si合金作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热导率hc-dia-Si-Al大约为2.3×107W·m~(-2)·K~(-1),其界面过渡层为金刚石-SiC-Si。界面热导与过渡层的厚度成反比,与界面过渡层的导热系数成正比。若Ti镀层厚度难以控制在较低范围时,选用Si做过渡层是较好的选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散热新方向:铜-金刚石复合材料[J];超硬材料工程;2009年02期
2 梁中翥;梁静秋;郑娜;贾晓鹏;李桂菊;;掺氮金刚石的光学吸收与氮杂质含量的分析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3 宋月清;夏扬;谢元锋;林晨光;郭志猛;曲选辉;;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的研究进展[J];超硬材料工程;2010年01期
4 李蒙顺;;金刚石的光学分選[J];重型机械;1963年04期
5 王至炎;金刚石的光学选矿[J];建筑材料工业;1963年05期
6 李继业;;金刚石浮选的理论分析[J];非金属矿;1980年01期
7 陈昭威;提高烧结多晶金刚石质量的途径[J];人工晶体;1982年01期
8 ;电解回收金刚石的小结[J];青海地质;1978年02期
9 陈小安,王序进;浅谈金刚石修整工具及其制造方法[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6年06期
10 林增栋;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2期
11 焦魁一;国外金刚石聚结体的研制技术[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7年05期
12 何晓军;;金刚石表面渗覆金属层的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7年03期
13 林增栋;;金属—金刚石的粘结界面与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J];粉末冶金技术;1989年01期
14 A·T·Collins,曹承安 ,郑玉琢;新金刚石科学与技术[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0年03期
15 华中杰;表面金属化对金刚石产品发展的影响[J];磨料磨具与磨削;1990年04期
16 文涛,殷声,赖和怡;硅-钛-硼掺杂金刚石烧结过程的研究[J];粉末冶金技术;1992年01期
17 郑飞 ,伍保恒;世界金刚石的生产和金刚石矿石的选别[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3年05期
18 王岚,高学绪;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9 王艳辉,王明智,臧建兵;金刚石真空微蒸发镀钛技术新进展及应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8年03期
20 冯连武;;金刚石的表面化学[J];国外非金属矿;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杰;张卫;万永中;王季陶;;氧原子在化学气相淀积金刚石过程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3 郑云龙;杨志军;曾祥清;艾群;彭明生;;金刚石典型表面形貌的形成与环境意义[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超;揭晓华;徐江;陶洪亮;魏菊;;双阴极等离子溅射金刚石显微结构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郭宗山;;金刚石的成因与找矿[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6 乔培新;龙伟民;钟素娟;李胜利;;预合金粉末与金刚石的扩散连接[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7 廖道达;陆德强;刘文燕;邱君苑;;金刚石锦上添花[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8 刘鹏;谢水生;李木森;郝兆印;程开甲;;新型碳源高温高压合成及外延金刚石[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志军;彭明生;蒙宇飞;苑执中;张恩;;铁基合金-氢预处理石墨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廖源;沈维康;王冠中;余庆选;马玉蓉;方容川;;掺氮气氛下CVD金刚石的场致发射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珊;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2 赵阳;掺硼金刚石电极对废水毒性控制和污染物检测性能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邹莱;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刀具磨损及其抑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许蓬子;金刚石材料逆向磨损去除加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刘岩;基干金刚石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及其荧光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崔巍;熔渗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及其性能[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俊峰;金刚石NV色心的制备、相干性与温度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胡强;生长型金刚石聚晶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李浩;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密闭空间废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贾乾忠;聚晶金刚石刀具关键制作工艺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婷;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金刚石生长过程的差异性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2 刘向红;n型掺杂金刚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卫陈龙;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及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微波烧结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东;高精度金刚石玻氏压头的设计方法及其机械研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姝贤;金刚石表面处理对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6 林佳志;摩擦化学抛光单晶金刚石的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龙涛;热管理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界面构建及其组织与热导率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8 王松瑞;磁场作用对化学复合镀Ni-P-金刚石影响机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9 漆书桂;多层钎焊金刚石钻头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周爽;钎焊金刚石钻头微观组织分析与钻进温度场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