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r、Mo、Ru对第四代镍基单晶TCP相演变及950℃蠕变行为影响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合金中Re和Ru的价格极其昂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有必要优化合金成分,探索并发展低成本(低Re)、高性能的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同时,关于合金化元素对第四代单晶合金中TCP相析出和演变以及950℃C蠕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还非常有限。在课题组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恒定Ni-6.0Al-4.0Re-8.0Ta-5.4W-0.1Hf 含量且不同 Co(~7.0/~15.0wt.%)、Cr(~3.5/~6.0wt.%)、Mo(~1.0/~2.5wt.%)和Ru(~2.5/~4.0wt.%)含量的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为对象展开研究,探究合金化元素对γ-γ'两相组织稳定性、TCP相析出和演变、950℃蠕变性能以及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合金化元素的单独和交互作用对合金950℃和1100℃组织稳定性和950℃蠕变性能的影响机理。对经过标准热处理后的实验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表征,随后对不同Co和Ru含量的实验合金进行1100℃/50-1000h的热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经过标准热处理后的γ'相均呈现立方状形貌。Cr的添加降低了γ'相体积分数,Ru和Co的添加略微增大了 γ'相体积分数;Mo对γ'相体积分数的影响不明显。Co、Cr、Mo和Ru的添加不同程度增大了γ-了 错配度的绝对值。Co和Ru的添加均延缓了高温长时热暴露过程中γ'相体积分数的降低趋势。对不同Co含量的合金进行950℃和1100℃/50-1000h长时热暴露实验,研究表明:在低Co含量的合金中,Cr和Mo的添加分别促进合金在高温热暴露过程中σ相和P相的析出。在低Co高Cr含量合金中,σ相在950℃和1100℃长时热暴露后稳定存在。在低Co高Mo含量的合金中,1100℃长时热暴露后P相稳定存在;而在950℃热暴露条件下P相由σ相转变生成。此外,通过研究σ相和P相与基体的界面关系,得到σ相与基体界面侧向长大的台阶数量明显高于P相与基体界面的台阶数量,这从动力学角度证明了 σ相比P相更容易形核。在高Co含量的合金中,经950℃和1100℃长时热暴露均析出了富Co的针状μ相和块状R相。在950℃热暴露条件下μ相先析出;随着时间的延长,R相逐渐析出;而1100℃热暴露后R相迅速析出并稳定存在。同时,热暴露实验结果和热力学平衡相图计算结果均显示R相在高温下比μ相更为稳定。此外,在高Co合金中Cr和Mo分别促进R相和μ相的析出。对实验合金在950℃/400MPa条件下的蠕变性能以及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表明:Co和Ru的添加对蠕变性能有利,二者含量的提高不同程度增加了γ'相体积分数和Y-Y'两相错配度,从而提高合金蠕变性能。Cr和Mo的添加则对蠕变性能不利。Cr含量的提高降低了 γ'相体积分数,同时促进合金在蠕变过程中析出TCP相,降低合金蠕变性能。Mo虽然提高Y-γ'两相错配度,但Mo对于TCP相的促进作用导致合金蠕变性能的下降。对高Co含量的实验合金在950℃/400MPa蠕变过程中亚微观组织演变的研究表明:高Co合金在γ相中的层错和界面位错网络是蠕变强化的主要方式。γ相中的层错形成于蠕变初始阶段,并阻碍位错在γ通道的滑移。同时,界面位错网络的形成进一步阻碍位错切割γ'相,降低了合金最小蠕变速率。高Co合金中同时添加Mo和Ru导致合金层错能的降低和γ相中层错密度的提高,提高合金蠕变寿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阐明了合金元素Co、Cr、Mo和Ru对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TCP相析出和演变以及950℃蠕变行为的影响规律。同时,完善了高Co含量的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变形机理,为发展低成本、低密度、高性能的新一代单晶高温合金提供了实验指导和理论依据。
|
|
|
|
1 |
金尧,孙亚芳,孙训方,邓勇,刘洪杰,屠勇;金属蠕变律及蠕变行为研究[J];材料工程;2001年01期 |
2 |
王敏敏,赵永庆,周廉;影响钛合金蠕变行为的因素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2期 |
3 |
F、A、莫哈米德;周光华;;固熔合金的蠕变行为[J];国外舰船技术(材料类);1984年03期 |
4 |
蒋蕙钧,单小红;网络混纤丝蠕变时的束缚行为[J];纺织学报;1987年01期 |
5 |
蔡良武;复合材料的蠕变行为[J];力学进展;1988年04期 |
6 |
姚可夫,石伟,林东海,许学军,刘庄;30Cr1Mo1V转子钢蠕变行为的实验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5年08期 |
7 |
陈云翔;严伟;胡平;单以银;杨柯;;T/P91钢在高应力条件下蠕变行为的CDM模型模拟[J];金属学报;2011年11期 |
8 |
林启权,王建华;2618铝合金高温压缩蠕变行为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5年06期 |
9 |
郭奕崇,信春玲,陈强,贾宗杰;塑料土工格栅长期蠕变行为的预测[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3期 |
10 |
Galina Zilberstein;钟培全;;掺钾不下垂钨丝在真空和氩气氛下的蠕变行为[J];中国钨业;1995年03期 |
11 |
杜晓东;锆对输电铝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97年05期 |
12 |
王初红;罗文波;赵荣国;唐欣;;非线性粘弹性高分子材料长期蠕变行为的加速测试技术[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2期 |
13 |
张清;李全安;陈君;张兴渊;;Mg-5Y-3Sm-0.8Ca-0.5Sb合金的蠕变行为[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4年04期 |
14 |
邹宏辉;曾小勤;翟春泉;丁文江;;动态析出对Mg-5Zn-2Al(-2Y)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6年01期 |
15 |
曾丽英;铂族金属的高温机械性能──超高温下的应力-断裂强度及蠕变行为[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02期 |
16 |
陈宇强;易丹青;潘素平;黄霞;王斌;周明哲;;温度对2024铝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4期 |
17 |
姜恒;江慧丰;范志超;陈学东;;保载应力和加载速率对316H不锈钢蠕变行为的影响[J];压力容器;2011年08期 |
18 |
杨慧娴,刘迪,李荣勋,刘光烨;HDPE蠕变行为的研究[J];塑料;2004年04期 |
19 |
夏丹;田素贵;李唐;钱本江;;一种镍基单晶合金的组织演化与蠕变行为[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8年03期 |
20 |
赵强;彭先宽;丛相州;安威;;P92钢的蠕变行为研究[J];钢铁;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