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oSb_3基热电材料体系Ce-Co-Sb/Fe三元系的相平衡测定及热力学优化

徐呈亮  
【摘要】: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电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使用热电材料制作的温差发电和制冷器件具有污染低、维护简单、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工业余热发电、航天、微电子及制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热电材料的性能可用无量纲的热电优值ZT衡量,而ZT值的高低由材料的塞贝克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决定。高性能的热电材料要求同时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高的电导率和低的热导率。方钴矿CoSb3化合物是一种具有笼状结构的窄带半导体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高的塞贝克系数及较高的电导率,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高效中温热电转换材料。但是CoSb3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导致热电优值ZT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热电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当前的研究手段主要使用掺杂和取代的方法降低CoSb3化合物的热导率,其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金属原子(如Fe、Ni等)置换CoSb3中的Co位,以及使用稀土原子(如Ce、Yb等)填充CoSb3晶格中的笼状间隙位置(晶格孔洞),一方面增强电子或空穴的迁移,提高电子导电率;另一方面形成热声子的散射,降低晶格热导率,最终提高热电转换率。本文主要研究的热电材料体系(Ce,Va)(Co,Fe)4Sb12具有晶格孔洞填充和框架原子取代的双重效应,可以认为是由VaCo4Sb12和CeFe4Sb12形成的化合物固溶体,通过填充和取代的组合优化,实现电子和声子输运的协同调控,显著降低晶格热导率,提高电子导电率,提高热电性能。因此,本文针对由此构成的Ce-Co-Fe-Sb四元体系所包含的Ce-Co-Sb和Ce-Co-Fe三元基础体系,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PM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实验方法,进行了相平衡关系和相转变温度的实验测定。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CALPHAD方法,对上述两个三元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参数的优化评估,建立了相关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库,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首先,考虑到CoSb3基热电材料体系中的主要组成元素Sb及其代位元素Ge都是易挥发元素,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其相平衡关系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很大。本文参考描述凝聚态相压力修正因子的Murnaghan方程和描述真实气体相压力修正因子的逸度系数模型,在充分考虑相平衡关系(常温常压和高温高压下相平衡的压力-温度关系)、热化学性质(常压和高压条件下的热容-温度关系)、热物理性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压力-体积关系)等数据自洽合理性的基础上,对纯组元Sb和Ge的热力学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评估,建立了含压力修正因子的高温高压Sb/Ge纯组元热力学数据库。针对Sb和Ge的摩尔体积、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计算了Sb和Ge的压力(P)-温度(T)相图、摩尔体积(Vm)-压力(P)关系图、热容(Cp)-温度(T)曲线等。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报道的数据有着较好的匹配度。纯组元Sb、Ge的热力学数据库为与气相分压有关的方钴矿热电材料制备烧结工艺的改进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本文采用的优化方法也为其他纯组元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依据。第二,综合运用XRD、SEM、EPMA及DSC等实验方法,本文对Ce-Co-Sb和Ce-Co-Fe两个三元系的等温截面、液相面投影图等相平衡实验信息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Ce-Co-Sb三元体系,实验测定了823K和673K等温截面图,同时采用铸态组织凝固分析方法,首次建立了Ce-Co-Sb三元系的液相面投影图。对于Ce-Co-Fe三元体系,实验测定了823K等温截面图及完整的液相面投影图。Ce-Co-Sb和Ce-Co-Fe三元体系的相平衡实验测定,为后续的优化评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第三,运用CALPHAD技术,充分考虑到Ce-Co-Sb和Ce-Co-Fe三元系中各平衡相的晶体结构特征,建立了合理的热力学模型。结合文献报道的相平衡实验信息(如溶体相的溶解度区间、不变反应温度、相转变温度、相平衡成分、初晶相区域等),及液相混合焓等热化学数据,结合本文测定的实验结果,优化评估了Ce-Co-Sb和Ce-Co-Fe三元体系,构建了自洽合理的热力学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相平衡计算和凝固过程分析,很好地再现了相关的实验结果。最后,根据本文优化得到的Ce-Co-Sb和Ce-Co-Fe三元系数据库,结合已有文献报道的Co-Fe-Sb和Ce-Fe-Sb三元系数据库,构建了 Ce-Co-Fe-Sb四元系热力学集成数据库。运用构建的热力学数据库,对VaCo4Sb12-CeFe4Sb12垂直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不同含量合金化元素Ce和Fe对Ce-Co-Fe-Sb体系相平衡关系的影响。之后,运用Scheil模型对Ce-Co-Sb和Ce-Fe-Sb三元合金及Ce-Co-Fe-Sb四元合金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相同成分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热力学模拟计算能够较好地再现实验测定结果。本文获得的Ce-Co-Fe-Sb四元系热力学数据可为多元掺杂CoSb3基热电材料体系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岳阳阳;;热电材料性能优化方法综述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05期
2 张文毓;;热电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上海电气技术;2017年03期
3 KX.1117;;南京理工大学热电材料研究获新突破[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年23期
4 ;硅基热电材料[J];金属功能材料;2017年03期
5 高杰;苗蕾;张斌;陈彧;;柔性复合热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7年02期
6 陈超;李柏松;王丽七;孟庆森;;梯度结构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年03期
7 徐伟;;寻找最优热电材料[J];百科知识;2014年02期
8 ;高性能热电材料研发获重大进展[J];功能材料信息;2014年01期
9 ;热电材料最新论文摘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3年07期
10 ;美新型热电材料性能跨越重要里程碑[J];电站辅机;2012年04期
11 ;新型热电材料实现迄今最高“热变电”效率[J];功能材料信息;2012年06期
12 ;福建物构所新颖热电材料探索研究获重要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05期
13 高峰;;前景广阔的热电材料[J];太阳能;2008年10期
14 王国文;王秀峰;于成龙;江红涛;李金换;陈思涛;;梯度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15 马秋花;路朋献;;n型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J];电工材料;2005年04期
16 李守林;杨君友;鲍思前;朱文;樊希安;张同俊;;梯度热电材料的优化设计及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10期
17 刘静,李敬锋;热电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04年08期
18 王继扬,刘红,魏景谦,胡小波,刘跃岗;热电材料的研究及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热电材料[A];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朱品文;李璐;杨雪;;高压在热电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来风;周敏;;低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莫基彬;赵鹏飞;霍凤萍;武伟名;徐桂英;;热压制备ErxY14-xFeyMn1-ySb11热电材料及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梁大鑫;庞广生;;纳米热电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舵;李尔平;;三维微纳射频集成中的双层热能回收转换系统[A];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9年
7 杨君友;张建生;朱云峰;刘正来;;多尺度热电材料的性能测试及表征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雷;贾小乐;王大刚;;聚噻吩/碳纳米管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张丽娟;张波萍;葛振华;李敬锋;;Bi_2S_3/AgBiS_2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柔刚;杨君友;朱文;;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呈亮;CoSb_3基热电材料体系Ce-Co-Sb/Fe三元系的相平衡测定及热力学优化[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裴俊;碲化物基热电材料及器件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忻佳展;镁基热电材料的可控制备、电声输运及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19年
4 傅铁铮;P型SnTe基热电材料的电声输运及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19年
5 沈家骏;NbFeSb热电材料的性能调控及其与电极的界面行为[D];浙江大学;2019年
6 石唯;小分子掺杂聚3,4-乙烯二氧噻吩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7 石文;有机热电材料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方腾;Half-Heusler热电材料电热输运性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张旦;多元铜基化合物热电材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邢光宗;热电材料电学性质和筛选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武千;n型NiZrSn热电材料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彭智;多晶SnSe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郭烨;热电材料Mg_2Si热、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纳孔效应[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4 罗闯;SnTe热电材料选区激光熔化热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5 舒月姣;SnSe_2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6 韦佳铭;高压制备多元掺杂镁硅基材料的热电与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7 柯虹全;n型CoSb_(2.85)Te_(0.15)热电材料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及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陈思思;两类过渡金属化合物热电材料的生长及输运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9 王聪;层状热电材料热输运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10 陈昊英;热电复合材料中两相共存与量子限域的协同作用[D];西北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闫洁;“声子液体”助热电材料实现突破[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深圳先进院在纳米尺度热导测量领域获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7年
3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新方法大幅提升热电材料转换效能[N];科技日报;2017年
4 汪海;华东师大取得热电材料研究新进展[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热电材料及其应用[N];科技日报;2004年
6 张小明;神奇的热电材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宋育欣 实习生 党鹏;郭鑫: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N];吉林日报;2019年
8 记者 林莉君 通讯员 万丽娜;打开提高热电材料“热变电”效率新门[N];科技日报;2015年
9 记者 刘霞;掺杂稀土让热电材料转换率提高25%[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春;高性能热电材料研发获得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