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能力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本文从吸收能力角度对我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理论方面,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概况及特点,并从示范模仿、人员流动、平台效应三个渠道论述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差距、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三个方面阐述了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实证方面,本文首先用DEA中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用以衡量技术水平,以因子分析法计算吸收能力综合指标,并选取2003-2010年我国除西藏外30省市的数据样本,分别建立包含与不包含吸收能力交叉变量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并不能自动发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只有与吸收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且交叉项每增加(减少)1个百分点,我国技术水平约提高(降低)0.02个百分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较显著。在所得结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以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证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吸收能力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分别为0.016、0.557,且只有在吸收能力跨过第二门槛值0.557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才会发生,此时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技术水平约提高0.03个百分点。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吸收能力水平低于0.557,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在技术差距逐年缩小的形势下,相应增加研发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应成为各省市提高吸收能力、增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