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中的造型元素研究
【摘要】:
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此话点中了中国汽车的要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所面临的两个问题,首先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浮躁,其次是我们缺乏行之有效的,能够发挥设计师创造力的设计方法。当然,中国汽车造型设计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汽车强国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的汽车造型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当前中国汽车造型设计领域所面对的窘境,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本文就如何通过仿生设计手段将中国特色体现在汽车造型设计中,赋予汽车生命,拉近人与车的距离进行了探讨。首先,文章通过分析汽车造型发展的历史,论证了中国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进步需要与工业技术水平,设计师水平,以及汽车文化等各个相关因素相协调,共同发展、共同积累。提出了中国的汽车造型设计还处于“中国特色的积累阶段”的观点。其次,笔者将汽车造型设计与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造物法相结合,对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进行了探讨。再次,通过对仿生设计目前在汽车发达国家中的应用进行的介绍和分析,进而提出了通过仿生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中向汽车注入“前共同立场”,赋予汽车生命,在人与车之间产生精神交流,使“人与车”之关系向“人与马”之关系转变的观点。呼吁设计师在进行汽车造型设计时将设计观从对汽车物理性能的描述提升到对汽车性格的塑造的更高层面。最后,通过两个概念车仿生设计实践验证了前文提出的观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