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蒸馏与渗透蒸馏的耦合用于分离酸洗废水中HCl的传质性能研究
【摘要】:膜蒸馏是以温差引起的蒸气压梯度为传质推动力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渗透蒸馏又称等温膜蒸馏,是在膜两侧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以膜两侧的浓度差引起的蒸气压梯度为传质推动力的膜过程,膜蒸馏和渗透蒸馏均可用于分离浓缩水溶液及其中的挥发性物质。本文分别研究了膜蒸馏和渗透蒸馏分离水中HCl的传质性能,膜蒸馏与渗透蒸馏相结合过程中的HCl和H20的传质性能以及抑制水传递的因素。
对于膜蒸馏过程,建立了计算总传质系数和选择性分离系数的数学模型,并考察了温度、流速、封装分率等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料液入口温度,HCl的摩尔通量和总传质系数均增大,但选择性分离系数减小;提高膜两侧流速均能够削弱温度极化和浓度极化现象,但料液侧流速对传质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中空纤维膜组件,提高封装分率能够改善壳程流道内流体分布,减弱沟流效应对传质的影响,提高HCl的摩尔通量。
渗透蒸馏用于HCl的分离是可行的,但与膜蒸馏过程相比,其跨膜传质速率相对较小。通过对PTFE、PVDF和PP等疏水性微孔膜的电镜照片进行分析表明:上述疏水性膜材料具有很好的耐强酸(碱)、抗腐蚀性能,结构性质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总传质系数增大和选择性分离系数均变化不大。
对于膜蒸馏与渗透蒸馏结合过程,同时考虑温差和浓度差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中含有氯盐时,同离子效应及盐析效应能够增大氯离子的活度系数,HCl的相对挥发度提高,HCl摩尔通量增大,离子的水化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水的活度减小,从而水蒸气跨膜通量减小,抑制了水蒸气的传质;料液中盐酸起始浓度的提高能够增大HCl的摩尔通量,同时对水蒸气的传质有抑制;料液中硫酸的存在时,总传质系数、选择性分离系数以及HCl的摩尔通量均增大,水蒸气的跨膜通量减小。
|
|
|
|
1 |
阎建民,贠延滨,马润宇;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
2 |
贠延滨,刘丽英,马润宇,FaneAG;浓盐溶液的膜蒸馏机理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
3 |
贠延滨,马润宇,A G Fane;膜蒸馏污染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4年11期 |
4 |
杜启云,吴立群,刘静波;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孔膜膜蒸馏过程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5 |
阎建民,袁其朋,马润宇;气隙式膜蒸馏传递过程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
6 |
胡斯宪,刘金生;膜蒸馏法处理含甲醇废水的应用技术[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4期 |
7 |
孔瑛,林晓,吴庸烈,陈捷,徐纪平;等离子体聚合法制备膜蒸馏用疏水微孔复合膜[J];高分子学报;1993年02期 |
8 |
郑聚东;用膜蒸馏法浓缩维生素溶液[J];医药工程设计;1995年02期 |
9 |
王莅;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农牧产品开发;1997年10期 |
10 |
刘金生;膜蒸馏法对含甲醇废水的处理实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年04期 |
11 |
周康根,张贵清,李潜,张启修;膜法处理硫酸法钛白工艺中废酸的研究[J];钛工业进展;2001年05期 |
12 |
马玖彤,张凤君,吴浩宇;膜蒸馏法处理甲醇水溶液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3年01期 |
13 |
邵改芹,张健飞,顾振亚,张永波;膜蒸馏用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制膜条件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4 |
齐跃,余立新,周啸,蒋维钧;膜蒸馏原理在酞菁化合物结晶过程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1996年03期 |
15 |
姚鹏,马润宇;固定化细胞发酵—膜蒸馏耦合生产乙醇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6 |
朱小慧;膜蒸馏综述[J];化工新型材料;1998年05期 |
17 |
李凭力,郑峰,任延,王世昌;低温膜蒸馏及其过程模拟[J];化学工程;2000年01期 |
18 |
丁忠伟,马润宇,Fane A G;膜蒸馏跨膜传质过程的新模型——TPKPT[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
19 |
崔洪江,杨晓宏,田瑞,付浩;蒙特卡洛法在求解空气隙膜蒸馏数学模型中的应用[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20 |
贾晨霞;田瑞;;膜蒸馏分离技术用膜现状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