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钼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电析氢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日益加剧,人们意识到可发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构建新型可再生能源体系的重要性。氢气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进入人们视界,其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其中,光电析氢反应,因其反应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效,成为制氢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光电析氢反应中,催化剂是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的光电析氢催化剂因其光电转化效率低,反应活性低等问题,制约了光电析氢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发一种高反应活性,高光利用率,低成本的光电析氢催化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二硫化钼催化剂因此特殊的结构片层,合适的带隙,是一种有望替代Pt基催化剂的二维非贵金属阴极催化剂,但是其仍存可见光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率高,活性位点少等问题。本文为克服二硫化钼存在的问题,对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根据不同方法设计了两种二硫化钼复合体系,并对其光电性能经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恒电位沉积的方法,成功将二硫化钼薄膜包裹在纳米氧化锌阵列之上形成了 ZnO@MoS2核壳纳米阵列。提高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扩大了其光吸收范围和光吸收量,大大提高了 ZnO@MoS2光吸收性能和光电感应性能,在0V偏压下,光感应电流达0.3076 mA cm-2。同时氧化锌和二硫化钼的复合大大提高了其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达23.3 mF cm-2,反应活性位点增多,由于氧化锌的低电阻,高电导率,使其光电析氢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明场条件下,10 mA cm-2电流密度情况时的过电位减小到330 mV。以钼酸铵为钼源,钨酸钠为钨源,L-半胱氨酸为硫源,采用一步微波水热法,在ITO玻璃上成功制得了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复合纳米片。通过HRTEM、XPS等深入分析了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纳米片的结构组成,发现有少许1T-MoS2相生成,这大大提高了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纳米片的活性位点数量。此外二硫化钨的引入,且均匀分散在二硫化钼之中,与二硫化钼形成异质结,这有利于加快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提高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的光电析氢活性。在上一步的基础上,采用电沉积-微波水热的方法制备硫化铋纳米棒,形成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硫化铋三元复合体系。又对引入的硫化铋与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纳米片的生长顺序对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当硫化铋位于底层时,由于硫化铋纳米棒层导电性不佳,反而会抑制催化剂的析氢性能。当硫化铋位于上层时,其均匀分散在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纳米片之间,能加速载流子的传递,能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使光电析氢性能有明显的提高,明场条件下,10 mA cm-2电流密度情况时的过电位减小到285 mV,电催化析氢性能明显提高。
|
|
|
|
1 |
施雨湘;分析氢渗透曲线的新方法[J];焊接学报;1988年03期 |
2 |
熊昆;高媛;周桂林;;电解水析氢非铂催化剂的设计与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年06期 |
3 |
张胜涛,陶长元,黎学明,徐楚绍,徐星亮,杨林;锌粉在碱性介质中的析氢行为[J];电源技术;1998年01期 |
4 |
刘姝;王亮亮;姚钧;孙文强;范美强;;金属Ni掺杂催化AlLi/NaBH_4混合体系水解析氢(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5期 |
5 |
李贺,姚素薇,张卫国,王宏智;电化学技术制备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5年07期 |
6 |
王梅丰,李国希,靳九成,黄桂芳,吴翠兰,史维东,周迭辉;离子束修饰提高钛阴极析氢活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7 |
高鹏;胡晨;朱永明;屠振密;;碱液中镍电极的析氢机理[J];材料保护;2010年12期 |
8 |
李凝;高诚辉;;非晶态合金催化析氢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08年02期 |
9 |
张庆芳,王有乐,马炜;铁碳体系析氢与吸氧反应过程净化废水机理的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0 |
石秋芝,杨长春,程鹏里,李月番,许景秀,石春芝;Ni-NiS合金析氢阴极的制备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1 |
张学会;刘峥;张京迪;周英智;;脉冲电沉积镍-钨-铁-镧纳米晶合金镀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0年12期 |
12 |
张旭东,赵蕾,张建民,吉琛;化学镀Ni-P-S阴极的析氢性能[J];河南化工;2004年08期 |
13 |
黄桂芳,靳九成,李国希,吴翠兰,王梅丰,史维东,宫泽祥,石环英;离子束修饰对电极表面结构和析氢活性的影响[J];催化学报;1998年05期 |
14 |
程鹏里,李强,段林丽,武振国;节能析氢电极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7年11期 |
15 |
程鹏里,石秋芝,杨长春,董献堆;镍─钼─铊电极的析氢性能[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16 |
马洁,蒋雄;析氢反应动力学的交流阻抗法研究[J];应用化学;1995年06期 |
17 |
张卫国;杨海军;刘春松;张溪;姚素薇;;Ni-W-P/ZrO_2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催化析氢性能[J];氯碱工业;2008年03期 |
18 |
盛江峰;马淳安;张诚;李国华;;碳化钨负载纳米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析氢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
19 |
焦明远;金伟良;毛江鸿;李腾;夏晋;;电化学修复过程混凝土内环境对钢筋表面析氢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8年05期 |
20 |
陈范才,曾建皇,周海晖,吴翠兰,靳九成;离子注入对钛电极析氢活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