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镍和氧化镍粒子的制备研究及其性能表征
【摘要】:本论文采用均匀沉淀法、液-固相法制备了纳米金属镍及纳米氧化镍粒子。详细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对粒子形貌、粒径和分散度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振动磁强计等仪器对粒子的化学组成及各种性能进行了表征。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粒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比较了不同沉淀剂(碳酸铵、碳酸氢铵、氨水、尿素)制备的纳米氧化镍粒子;接着采用以尿素为沉淀剂的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粒子,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浓度比、煅烧温度,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最后初步探讨了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反应机理。此方法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镍粒子粒径小(15nm),分散性好,晶型完整,产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液-固相法制备纳米金属镍及纳米氧化镍粒子的实验研究中,主要研究了液相反应体系中,反应物溶剂的醇、水比例(体积比)对前驱物产率的影响,以及固相反应体系中,热分解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气氛对最终产物的物质组成、平均粒径、分散性的重要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获得的纳米氧化镍粒子和纳米镍粒子的平均粒径均为10~20nm,粒子呈球状,分散性良好。详细研究了固相反应中,不同气氛下各个反应的反应机理并详细解释了前驱物热分解过程以及乙醇在液相反应和固相反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
|
|
1 |
李建芬;杜丽娟;周汉芬;;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的正交实验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1期 |
2 |
李建芬;肖波;杜丽娟;晏蓉;LIANG David-tee;;氧化镍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过程分析(英文)[J];人工晶体学报;2007年05期 |
3 |
韦斐;吴也凡;罗凌虹;石纪军;程亮;苗立峰;;花状NiO纳米片自组装体的制备与表征[J];硅酸盐学报;2009年12期 |
4 |
李建芬;肖波;晏蓉;易仁金;;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及其工艺优化[J];化学工程;2007年08期 |
5 |
郭广生,郑东华,王志华,卢洁欢,郭洪猷;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管小艳;邓晶晶;邓建成;;配位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镍[J];科技资讯;2008年11期 |
7 |
冯先进,符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金属镍和氧化镍中微量砷和锑[J];矿冶;1997年03期 |
8 |
张煜;邱运仁;;纳米氧化镍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
9 |
Werner Dresler;于广盛;;镍和氧化镍对铬铁矿还原的影响[J];铁合金;1990年05期 |
10 |
史文峰,吴涛,刘献明,王治玲;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NiO[J];新疆有色金属;2003年S2期 |
11 |
李建芬;肖波;杜丽娟;晏蓉;LIANG Tee-David;;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其对纤维素裂解催化活性的评价(英文)[J];燃料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李启源;宋彩琴;郭建学;;烃类水蒸汽转化催化剂上镍的形态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1987年03期 |
13 |
谢国珍;;氧化镍中镉的催化示波极谱测定[J];分析试验室;1988年03期 |
14 |
朱泓;;提高工业氧化镍氧化钴质量的措施[J];应用化工;1991年05期 |
15 |
彭大龙;金属氧化物的分析Ⅱ——氧化镍的直接螯合滴定[J];中华手工;1995年02期 |
16 |
张秀英,胡志国,赵春霞;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细微粒[J];功能材料;2000年01期 |
17 |
杨建湘,李朝晖,高德淑,苏光耀;纳米氧化镍的制备及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3年06期 |
18 |
马凤国,周贵忠,廖双全,罗运军,吴文辉,谭惠民;均匀沉淀法合成超细碳酸铅[J];火炸药学报;2002年02期 |
19 |
朱学文,廖列文,崔英德;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四氧化三钴微粉[J];无机盐工业;2002年01期 |
20 |
李东英,安黛宗,刘珩;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和片状氧化锌粉体[J];云南化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