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茂金属聚乙烯及其共混合金的流变学本构理论及力学性能与群子参数关系的研究

毛立新  
【摘要】:聚烯烃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催化剂。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茂金属催化剂的问世,聚烯烃工业正在发生又一场技术革命,这场技术革命将对聚烯烃产品产生巨大的影响。 茂金属聚乙烯(简称mPE)是茂金属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工业化最快的品种,其产品主要包括茂金属聚烯烃塑性体和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两大类。本论文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项目“茂金属聚乙烯结构、性能及加工应用研究”的一部分,以这两大类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茂金属聚乙烯的结构—形态—性能研究;(2) mPE/LDPE共混合金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3)PP/POE共混合金的结构—形态—性能研究。研究重点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对于mPE和mPE/LDPE共混合金体系,在大量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并验证能够同时表征其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和温度依赖性的本构方程;二是对于PP/POE共混合金体系,采用JRG—群子统计理论建立群子均匀性标度参数与PP/POE共混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茂金属聚乙烯的结构—形态—性能研究 在该部分,本论文借助GPC、FTIR、WAXD、DSC、~(13)C-NMR、流变仪、万能试验机等多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对茂金属聚乙烯的链结构、结晶结构、结晶动力学、剪切和拉伸流变性能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首先,发现茂金属聚乙烯分子结构规整,共聚单体分布均匀,分子量分布窄;其密度和结晶度受支化结构影响较大,在其分子中引入长支链结构,可以得到密度较低,而力学性能较好的聚乙烯产品;在等温结晶和非等温结晶过程中,mPE均倾向于均相成核,并且在等温结晶过程中,mPE的结晶速率较低,而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mPE的结晶速率受降温速率的影响较小。其次,发现mPE熔体的剪切流变性能和拉伸流变性能均较差,主要表现为其剪切粘度对剪切速率和温度的依赖性较弱,而在拉伸流变试验中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应变硬化”现象;通过在mPE分子中引入部分长支链结构或将mPE与少量LDPE进行共混,是改善mPE流变性能的有效手段。其中通过共聚方法在mPE分子中引入非线性长支链结构,对提高mPE熔体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作用较为明显,而对提高mPE熔体粘度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以及对提高mPE熔体强度作用较弱;采用共混方法在mPE 体系中引入线性长支链结构,则对提高mPE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以及提 高mPE的熔体强度的作用较为明显,而对于提高mPE熔体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作 用相对较弱。再者,还发现茂金属聚乙烯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在拉伸试验中, 当拉伸应变大于300%时,其拉伸强度迅速增大,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 并且通过观察其拉伸断面形貌发现,其拉伸屈服主要是结晶熔融和再结晶造成的。 总之,通过这一部分的研究发现,尽管mPE拉伸性能较好,但是其剪切和拉伸流 变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n1PE/L DPE共混合金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在该部分,本论文以mPE/LDPE共混合金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作为主要研 究内容,探索改进mPE加工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发现,在n1PE中混入少量 LDPE,不仅能够显著降低n1PE的熔体粘度,提高其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的依赖 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mPE的熔体强度,使mPE熔体在拉伸流动中出现显著 的“应变硬化”现象。并且随着mPE几DPE共混合金中LDPE含量的增加,共混 合金在拉伸试验中的“应变硬化”现象减弱。因此,建议用LDPE改进n1PE加工 性能时,LDPE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0%。 此外,在大量mPE和mPE/L DPE共混合金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拟合并推导出能够同时反映PE和mPE几DPE共混合金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和温度 依赖性的本构方程,并且通过分析发现,方程中的Q值对PE和mPE/L DPE共混合 金的熔体粘度的剪切速率依赖性影响较大,Q值越大,其熔体粘度对剪切速率越 敏感。同时,Q值的大小不仅与PE分子中长链的作用有关,并且还能反映PE熔 体在拉伸流动中出现“应变硬化”现象的能力。 第三部分:PP爪OE共混合金的结构一形态一性能研究 在该部分,本论文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研究了五种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POE) 对均聚型聚丙烯(HO一PP)和共聚型聚丙烯(CO一即)的增韧效果,发现POE对CO一PP 和H。一PP表现出不同的增韧效果,其中POE对C。一PP的增韧效果较为明显,其“脆 一韧转变”发生在POE含量为0%一10%之间;而POE对H。一PP的增韧效果较差,其 “脆一韧转变”则发生在POE含量为20%一30%之间。此外,当POE含量超过“脆 一韧转变”点之后,PP/POE共混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而且还具有较好 的流动性,表明POE是即十分理想的抗冲改性剂。与此同时,通过对不同POE含 量的Co--PP/POE共混合金的DSC分析发现,POE能够与CO一PP分子中的PE链段形 成共晶结构,并且这种作用在POE含量超过20%以后十分明显,因此,Co--PP/P0E 共混体系的界面结合力明显高于Ho一即/POE共混体系,这是造成两者冲击性能差 异的主要原因。再者,通过观察PP/POE共混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发现,在增韧的 即/P0E冲击断面上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邦全;梁红艳;楼渝蓉;董海德;杨铀;;粘合剂因素对牙膏流变性的影响[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1年03期
2 王婧;裴素朋;张恒;张永明;;全氟磺酸树脂的流变特性[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1年02期
3 张大康;;SO_3含量对水泥和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J];商品混凝土;2011年07期
4 高杰松;李战伟;郭晓军;闫运亮;;无粘土相甲基葡萄糖苷水平井钻井液体系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7期
5 ;SpectroSyn Elitc~(TM) 茂金属PAO——突破极限,使高性能润滑油成为可能[J];石油商技;2010年06期
6 余妙春;谢拥群;;基于模糊理论的植物纤维浆料的流变特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唐国平;陈蕾;高宝山;胡祖明;于俊荣;诸静;;含杂环共聚芳香族聚酰胺溶液的动态流变特性[J];合成纤维工业;2011年03期
8 王彦彪;郭晓静;周国江;;利用焦化废水制备煤泥水煤浆[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肖春;王睿;王玲玲;张玲;;掺杂型沥青前驱体流变性能研究[J];炭素技术;2011年04期
10 郝冬冬;丁永红;;滑石粉填充聚乙烯母料的流变性能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1年02期
11 魏学涛;刘毅;袁忍让;武冠男;;ETPE发射药表观黏度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1年03期
12 韩一秀;张继超;王红艳;韩玉贵;冯玉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链长对蠕虫状胶束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J];合成化学;2011年04期
13 皮银银;张磊;刘忠运;高大鹏;唐善法;;硫酸酯盐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能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14 刘银;曾立文;喻莉英;廖志鑫;;钻井液流变性能参数检测系统[J];煤矿机械;2011年08期
15 钱志鸿;邓秀模;李科星;;交联聚合物凝胶流变性能评价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4期
16 许莉莉;;PP-g-MA对PP/纳米氢氧化镁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J];上海塑料;2011年03期
17 张宝强;柯卓;鲍光复;;高等级HDPE管材树脂毛细管流变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1年07期
18 杨继生;张正金;方云;;海藻酸钠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复配体系泡沫及流变性能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19 冯冲;王辉;王留阳;陶国良;;PET/ElValoy4170共混材料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1年02期
20 凌荣根;彭志勤;;凹凸棒土对聚乙烯醇溶液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复生;张小涛;;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测定方法及流变特性的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王复生;张小涛;;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测定方法及流变特性的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刘金刚;;涂料流变学性能——实用化的流变学[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张伏;佟金;周江;;蜡质玉米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李国军;任瑞铭;刘小光;仝建峰;陈大明;;La_(0.8)Sr_(0.2)MnO_3料浆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张伏;佟金;周江;;普通玉米淀粉糊的流变学特性分析[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爱平;孙寒松;王永奇;刘建良;;对导电母粒流变性的研究[A];山东纺织工程学会十一届第三次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4年
8 陈蕾;胡祖明;刘兆峰;;PMIA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能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志峰;田玉敏;王晓敏;吴新平;綦建芝;徐玲;华静;;1,2-PB与顺丁橡胶、丁苯橡胶流变性能比较[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韩英;方省众;严庆;;一种新型聚硫醚酰亚胺的可加工性和热稳定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立新;茂金属聚乙烯及其共混合金的流变学本构理论及力学性能与群子参数关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梁成锋;新型氰乙基取代茂和锗、锡桥联茂金属的合成及催化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周煜;C.I.颜料红122分散稳定化和流变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3年
4 班青;碳桥联同核和异核茂金属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行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朱银邦;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孟勇军;不同嵌段比的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赵增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转向酸体系的流变性能及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白晓艳;低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刘晓丽;透闪石/尼龙1010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程荣超;泡沫钻井液水平井段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建强;CPVC及CPVC/PVC合金的性能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蓝新艳;聚碳硅烷纤维成形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严琳;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韦保;陶瓷浆料成分及流变性对泡沫陶瓷过滤器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邱健;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爱莲;大流动度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罗佳;超声波/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挤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8 张研;水溶性改性PVA纤维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鑫;共聚酰胺11/6的制备及表征[D];中北大学;2005年
10 熊忠;新型聚烯烃弹性体POE、EPDM及其共混材料的力学、加工流变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大庆石化试产茂金属改性LLDPE[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廖和明特约记者 谢文艳;产销联动实现互利共赢[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李晓刚;大庆石化线性茂金属聚乙稀填补国内空白[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李晓刚;线型茂金属聚乙烯实现国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实由;线型茂金属聚乙烯实现国产[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肖化;三井化学建全球最大EPDM装置[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韩平安;mCOC聚合物及包装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4年
8 廖和明;庆石化自主创新生发强劲动力[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阿里;新型塑包产品促使塑料行业更好发展[N];中国包装报;2008年
10 廖和明;大庆石化自主创新激发强劲动力[N];大庆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