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催化剂的丁腈橡胶加氢动力学研究及丁腈橡胶乳液加氢的探索
【摘要】:HNBR是耐热、耐老化、耐H_2S等综合性能优异的耐油橡胶。HNBR的市场需求量随着油田开采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HNBR生产在国内尚属空白,急待开发。
本文首次以Rh-Ru双金属催化剂对NBR进行溶液均相加氢动力学研究,从加氢动力学数据求得各因素相应的反应级数和加氢速率常数k,导出该催化剂在115℃~145℃对NBR溶液均相加氢速率方程:
-d[C=C]/dt=k[C=C]~(1.68)[P_(H_2)]~(1.07)[Rh-Ru]~(1.30)
并求得相应的加氢反应活化能为13.68kJ/mol。同时研究了该催化剂对NBR均相加氢过程中工艺条件的影响,并求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BR浓度:7(g/100ml),催化剂浓度0.25%(干胶重),催化剂:配体L_2=1:6(Wt),氢气压力1.4MPa,温度145℃。
本文还分别以RhCl(PPh_3)_3和RuCl_2(PPh_3)_3为催化剂,在共溶剂条件下,初步考察了NBR乳液加氢的主要因素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得到如下工艺条件:
RhCl(PPh_3)_3为催化剂的NBR乳液加氢较佳工艺条件为:丙酮/氯苯作共溶剂,NBR浓度为1.81g/100ml,催化剂浓度0.25%干胶重,催化剂:配体L_2=1:6(Wt),反应温度90℃,氢气压力1.4MPa;反应12小时加氢度可达81.1%。
RuCl_2(PPh_3)_3为催化剂的NBR乳液加氢较佳工艺条件与RhCl(PPh_3)_3催化剂对NBR乳液加氢相似,其较佳反应温度为145℃;并且在体系中加入添加剂三乙胺,其用量为催化剂的2倍,以抑制凝胶生成,反应16小时加氢度达75.0%。
|
|
|
|
1 |
刘卅,贾德民;MlNi_(5-x)(CoMnAl)_x催化丁腈橡胶双键加氢研究[J];弹性体;2004年06期 |
2 |
王斌,王德贵,陆兆达;丁腈橡胶的XeF_2表面氟化改性研究[J];应用化学;1997年05期 |
3 |
;新品级丁腈橡胶-DN200、DN300[J];特种橡胶制品;2000年02期 |
4 |
李新明,李晓林,苏志强,张洋;丁腈橡胶共聚改性酚醛树脂[J];热固性树脂;2002年03期 |
5 |
司春雷;丁腈橡胶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高档轿车密封条研制[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6 |
金鑫,谢京林,林育新;注塑用新型热塑性弹性体胶料的开发研究[J];辽宁化工;1995年02期 |
7 |
王超,张斌,关长参;有机硅改性酚醛──丁腈胶粘剂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1997年01期 |
8 |
;脂肪族聚碳酸酯丁腈橡胶的改性[J];橡胶工业;2001年11期 |
9 |
赵勇,吴碧荷;动态交联丁腈橡胶/三元尼龙的结构与性能[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6年03期 |
10 |
;丁腈橡胶市场缺口较大[J];上海化工;1999年02期 |
11 |
马艳丽;国内外丁腈橡胶牌号对比分析[J];世界橡胶工业;2001年04期 |
12 |
王琪;合成橡胶产品检测相关标准选萃(七)[J];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1994年08期 |
13 |
李爱英,张学东,邢志光;HDPE/NBR 共混改性的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14 |
董满祥;国内丁腈橡胶市场分析及对策[J];合成橡胶工业;2000年04期 |
15 |
;吉化丁腈橡胶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延吉召开[J];橡胶工业;1994年11期 |
16 |
刘爱堂;综合物性优良的氯化聚辛烯橡胶/丁腈橡胶的并用胶[J];特种橡胶制品;1994年06期 |
17 |
田国华,张勇,陈蜀平;热塑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共混物性能的研究[J];橡胶工业;1996年02期 |
18 |
戚盛杰;羧基丁腈橡胶粉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12期 |
19 |
朱胜利,徐锦伟;台湾南帝丁腈橡胶在耐油制品中的应用[J];特种橡胶制品;2003年06期 |
20 |
杨建,田明,贾清秀,张立群;共絮凝工艺制备精细分散的二硫化钼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