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样品中污染物分析与处理的研究
【摘要】:环境污染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严峻事实,水污染和生物体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两个主要方面,污染物分析与处理研究,尤其是废水处理和重金属分析方法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工作分为两篇,上篇主要研究含铜废水的絮凝处理和水中重金属镉(Ⅱ)的回收,下篇讨论中成药及生物样品中汞、铅、砷、铜的分析方法。
上篇研究阐明了壳聚糖絮凝处理高浓度含铜有机废水的机理,壳聚糖与硫酸铝絮凝效果对比,测定了壳聚糖的离解平衡常数,接着研究了多孔性壳聚糖及交联衍生物凝胶小球的制备,吸附Cd(Ⅱ)性能和吸附机理,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研究了壳聚糖絮凝处理高浓度含铜有机废水,絮凝效果取决于壳聚糖的用量及废水pH,与搅拌时间无关,合适pH值为5.5~6.5,壳聚糖的最佳用量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及浊度有关。壳聚糖能络合、吸附去除废水中大量的铜,壳聚糖絮凝剂除浊效果好,沉淀速度快,浊度去除率达到98%以上。因废水中含大量水溶性的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低。常规无机絮凝剂硫酸铝处理有机废水,铝盐絮凝最佳pH值为6.5,理想范围6.0~7.0,除浊效果显著。对照实验表明,硫酸铝絮凝剂用量大,不能除去废水中的有毒铜离子,壳聚糖絮凝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Al_2(SO_4)_3。壳聚糖絮凝后形成大片颗粒沉淀,中间夹杂着分散相,壳聚糖具有阳离子絮凝剂的性质,壳聚糖絮凝有机废水的机理是,壳聚糖所带正电与溶液悬浮质所带负电之间的静电引力。
2.用电位滴定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壳聚糖的离解平衡常数,可用Katchalsky's方程描述,壳聚糖的pKa与溶液中离子强度及种类有关,其值分别为:6.170、6.382(0.1mol·L~(-1)NaCl)、6.390(0.1mol·L~(-1)KCl)、6.592(0.5mol·L~(-1)NaCl)、6.725(0.5mol·L~(-1)KCl)。pKa变化规律解释了壳聚糖吸附金属离子的盐效应。
3.粒径1.6mm多孔性壳聚糖凝胶小球吸附Cd(Ⅱ)速度非常快,4h基本达吸附平衡,吸附量258mg/g。Cd(Ⅱ)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Cl
浓度升高而增大,壳聚糖的,NHZ主要以CdCI:形式吸附Cd(ll)。用X
射线光电子光谱法测定壳聚糖和壳聚糖一Cd(H)络合物表面C、O及N
原子的结合能及组成,研究了壳聚糖与锅(H)的作用机理,氮原子的化
学位移表明氨基是吸附活性基团,由化学分析和XPS得到参与吸附的
N/Cd值为1 .6,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化学吸附中两个N与一
个Cd络合。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综合表现的结果使吸附等温线具有阶
梯式形状。
4.戊二醛与壳聚糖交联反应条件温和,实验表明,醛基与氨基物
质的量之比为0.347,在200C下反应3h,得到的交联产物不溶于酸,
吸附量为121 mg/g,吸附剂用0.lmol几HCI再生反复使用。多孔性壳
聚糖凝胶小球的氨基中存在~NH:活性点,是吸附Cd(H)和发生化学反
应的活性中心。壳聚糖吸附Cd(H)过程的总速率取决于内扩散(孔扩
散)过程。
5.控制反应条件,反应按设计方向进行,交联反应分为两步:①
环氧氯丙烷与壳聚糖物质的量之比为0.75,反应温度300C,反应时间
3h,环氧氯丙烷开环与壳聚糖一H:反应,生成中间产物;②69中间产
物与lml多乙烯多胺在600C交联sh,生成耐酸、可再生、吸附量
213mg/g的交联壳聚糖衍生物。pH对Cd(ll)吸附量有很大影响,吸附
cd(H)的最佳pH为5.5一7.0,再生吸附剂的pH低于3.5。两步交联的
分子链较长,吸附剂吸附Cd(H)速度非常快,4h达到吸附平衡。固定
床吸附初步实验表明,交联壳聚糖湿小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在下篇中采用密封式压力消解样品,建立了原子吸收法测定中成药
及生物样品中重金属的方法,乙炔一空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铜,石墨炉
原子吸收法测定砷、铅,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主要结论如下:
1.测定砷、铅及铜时以l刃又03一HCIO;(4+l)为氧化剂处理样
品,样品消解完全,试剂用量少,待测元素损失小,空白值非常低,
制样操作过程简单,对环境污染小,消化方法通用性强。
2.采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电源和高性能砷空心阴极灯,光强度大
大增强,测定灵敏度提高。氯化把作为测砷基体改进剂,显著提高了
灰化温度,增强了吸收信号,Pd浓度为100林留ml,砷的灰化温度
12000C,原子化温度26000C。对安宫牛黄丸中主要与砷共存的元素进
行了干扰试验。选择测砷分析线197.2nm,可以消除铝对砷的干扰。
3.通过实验筛选出磷酸氢二钱作测铅基体改进剂,考察了基体改
进剂用量、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干扰元素对测定铅的影响,最
佳条件为每10ml溶液中加入4%的伽H;)ZHPO;2ml,铅的灰化温度
900OC,原子化温度20O0oC,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
4.在各元素最佳测试条件下,测定了铜、砷、铅,线性范围0一
2.50林g/ml、o一300ng/ml、0一song/ml,检测限sng/ml、3.75ng/ml、
1.sng/ml,灵敏度3ong/ml、9.3吧/ml、2.6ng/ml,回收率97%一
103%、95.7%、99.6%。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方法简
单、灵敏、切实可行。为我国中成药中重金属元素标准分析方法的建
立做了基础研究工作。
5.以氢气作载气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汞测定的影响。校正曲线
线性范围0一70 09几,灵敏度为0.9 09几,检出限为0.7p叭。消解
液组成H闪03+HZsO
|
|
|
|
1 |
岳晓华,沈月新;可食性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2年08期 |
2 |
郑 化,杜予民;N-醚基壳聚糖的合成及膜的结构与性能[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2期 |
3 |
吴远根;叶丹;邱树毅;王啸;王朝宇;;不同处理的壳聚糖膜力学性能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S1期 |
4 |
董岩;张群正;李小玲;管伟伟;;壳聚糖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7期 |
5 |
别亚琴;刘维锦;;湿相分离制备可生物降解壳聚糖膜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6期 |
6 |
杵村义昭;陈景■;;壳聚糖多孔球泡体的应用[J];陕西化工;1986年04期 |
7 |
王爱勤,杨立明;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的研究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1994年09期 |
8 |
翟秀静,刘晓霞,李艺,张昌才,翟玉春;壳聚糖制膜研究[J];化学世界;1995年06期 |
9 |
鲁从华,罗传秋,曹维孝;壳聚糖的改性及其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1年06期 |
10 |
姜梅
,王善荣;壳聚糖膜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08期 |
11 |
陈峰,谭炯,杨学军;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2 |
胡仁,胡皓冰,林昌健;CaP/壳聚糖复合膜层的电化学共沉积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1期 |
13 |
刘斌,孙向英,徐金瑞;壳聚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4 |
张爱琴,唐星华,章明;壳聚糖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03年06期 |
15 |
王传芬,蒋文强;壳聚糖的生产与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03期 |
16 |
孙胜玲,王丽,吴瑾,王爱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上)[J];高分子通报;2005年05期 |
17 |
付田霞;刘晓宇;刘志恒;;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5年12期 |
18 |
郭保林;高青雨;;壳聚糖的功能化及其作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06年02期 |
19 |
黄晋原;吴若峰;孙莺;;壳聚糖季铵盐及其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7年06期 |
20 |
程德书;李明春;辛梅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固载环糊精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