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及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导电聚苯胺(PAN)合成条件的详细研究,探究了聚苯胺的聚合机理,导电机理以及掺杂机理,并探索出最佳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聚苯胺具有较高电导率9.8S/cm。利用此条件制备了PAN/纳米TiO_2复合材料,并探索了纳米TiO_2的最佳用量。得到的复合材料电导率和溶解性能俱佳。与电化学方法制备的PAN/纳米TiO_2复合材料相比,该复合材料具有电导率高、溶解性能好、可大量生产等优点。最后向PAN/纳米TiO_2复合材料中添加稀土元素,并进一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条件是关键性因素。傅立叶红外(FTIR)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的结构主要受氧化剂用量的影响,使用适量的氧化剂生成的聚苯胺的结构共轭程度更大,更有利于电子传输;电导率分析表明,酸浓度的高低将影响产物的单一性,适中的浓度范围有利于聚合按“头一尾”方式进行,链的单一性和有序性结构是聚苯胺具有高电导率的重要条件;实验事实表明,反应时间主要影响聚合物的分子量;要得到电导率和溶解性能俱佳的聚苯胺,掺杂剂的选择也很重要。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PAN/纳米TiO_2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UV-Vis)、抗菌实验、电导率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得到的复合材料的结构为聚苯胺膜覆盖于纳米TiO_2膜上,复合
|
|
|
|
1 |
彭富昌,邹建新,叶蓬,高仕忠;PP/T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2 |
许红娟;刘建周;江晶亮;陆富生;吴杰;陈娟;庄盈;刘涛;徐正新;戴新联;童敏明;;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微量丙酮气的研究[J];环境科技;2008年06期 |
3 |
刘祥萱,李灿,陆路德,杨绪杰,汪信;纳米TiO_2对双马来酰亚胺固化反应的催化作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6期 |
4 |
李晓娥,祖庸;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应用[J];化工进展;1999年04期 |
5 |
董震,杨建忠,郭晓玲;纳米TiO_2粒子的分散研究[J];印染助剂;2005年09期 |
6 |
张萍;刘树彬;;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7 |
赵英娜;吴印林;张文丽;;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现代技术陶瓷;2005年04期 |
8 |
鲁旺达;;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9 |
张建民;汪志勇;孙秀果;彭政;;纳米二氧化钛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壳杂化复合粒子的制备[J];涂料工业;2006年08期 |
10 |
陈前林;吴建青;王龙现;;SiO_2的加入方法对高温稳定型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6年06期 |
11 |
鞠剑峰;徐铭;李澄俊;;纳米V_2O_5/TiO_2-SiO_2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J];精细化工;2006年11期 |
12 |
梁军;;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
13 |
;QY8911—Ⅲ高韧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5年12期 |
14 |
胡晓兰;梁国正;朱光明;;钛酸钾晶须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1年11期 |
15 |
王子银,张征林;流化床TiO_2光催化降解乙醛气体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
16 |
高洋,徐明芳,李定坚,骆育敏,曹焕生;纳米技术处理石油污染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4年01期 |
17 |
冉璟,张萍,李哲,王德璟;屏蔽紫外线纳米TiO_2/ZnO复合粉体的性能及制备[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3期 |
18 |
唐银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设计与优化[J];农机化研究;2005年05期 |
19 |
李金田;耿世彬;;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及应用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6年01期 |
20 |
王成忠;李鹏;于运花;杨小平;;UHMWPE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