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受限催化缩聚及特种环氧树脂的合成/性能研究
【摘要】:
利用表面光接枝方法制备的表面携带酸和特殊基团的膜片,研究了表面受限酸催化固化酚醛树脂和逐步接枝反应,阐明了其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同时合成了一种新的特种环氧树脂,并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表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如下:
采用UV表面接枝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在LDPE膜表面,制备了含有羧酸的LDPE-g-PAA膜片。这种表面受限酸可催化甲阶酚醛树脂发生固化反应,膜表面固化层厚度为20nm—60nm。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固化层厚度虽有增加,但变化不大,所以,受限羧酸基团对酚醛树脂的固化有催化作用,但催化作用比较弱。
通过对氨基苯磺酸与LDPE-g-PAA上羧酸的成盐反应,制备了农面含磺酸基团的膜片,羧基反应转化率大于30%。当膜片与酚醛树脂溶液接触反应时,溶液粘度无升高的结果表明这种酸催化固化作用只发生在膜表面——磺酸的受限区域内;膜表面酚醛树脂固化层重量和厚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和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反应时间从1h增加到10h(50℃反应),固化层厚度从127nm增加提高到234nm;反应温度从22℃升高到50℃时(反应时间2h),固化层厚度从87nm加到154nm;改变溶剂性质,催化固化反应作用差别很大,在水介质中,磺酸对酚醛树脂有很强的催化固化作用,酚醛树脂固化层厚度为40nm—90nm,随反应时间延长固化层厚度增加,而同样条件下在丙酮介质中,酚醛树脂层的厚度只有20-30nm,而且延长反应时间对酚醛树脂层厚度没有影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表面受限磺酸作用于酚醛树脂的模型,磺酸中的氢离子被束缚在膜的表面,由于电荷作用,氢离子被酸根控制的距离为L,L的大小受温度和溶剂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L值变大,当温度降低时,L值变小:当溶剂能够很好地溶解LDPE膜表面的大分子链以及磺酸根基团时,L值变大,而当溶剂的性质与大分子链或磺酸根基团的溶解性不相近时,L值变小。这种机理很好地解释了本章研究发现的各种实验现象。
将LDPE-g-PAA与亚硫酰氯反应制备了表面含酰氯基团的膜片,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通过对酰氯基团在各种介质中稳定性的比较,确定丙酮作为酰氯基团进一步与其它试剂反应的溶剂:在聚合物膜片表面接枝了间苯_二酚,形成了逐步聚合的锚点,扩大了膜表面接枝反应在机理和单体领域的范围:设计了一种膜表面逐步缩合接枝反应方法,将表面带有特殊基团的膜片交替放入间苯二酚、甲醛(丙酮)溶液中,实现了逐步缩合反应只在膜片表面发生,同时也为其他逐步聚合反应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发明了以水为溶剂间苯二酚与丙酮反应合成多官能度酚的方法,并证明该多酚结构是一种三官能度酚——4-(3,3-二氢-7-羟基-2,4,4-三甲基-2H-1-苯并吡喃-2-基)-1,3-苯二酚,该方法具有合成体系简单、无溶剂污染、目标产物纯度高(大于94%)和单体的转化率高(大于99%)的特点,并提出了间苯二酚与丙酮反应生成一种邻-异丙烯基酚,然后异丙烯基酚发生二聚,最后二聚体闭环生成苯并氧杂六环结构的反应机理。进一步采用该酚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的特种环氧树脂(TF-EPOXY),通过FTIR和ESI-MS确定了环氧树脂的结构是与三官能度酚相对应的三官能度环氧树脂。采用二氨基二苯砜(DDS)和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固化三官能度环氧树脂,同化动力学研究得出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3.2kJ/mol和55.3kJ/mol,同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875和0.882。确定了固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0℃-250℃和150℃-200℃。采用DSC、DMTA和TG分析了TF-EPOXY/DDS和TF-EPOXY/DDM体系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固化体系的Tg均为300℃,比同体系的普通环氧树脂Tg高出100℃左右,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的高性能环氧树脂品种。
|
|
|
|
1 |
程杰锋,李嵩,季世军,孙俊才,宋伟;聚丙烯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xMn_2O_4[J];功能材料;2002年03期 |
2 |
任刚,陈皓明;多孔型阳极氧化铝膜在纳米结构制备方面的研究和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10期 |
3 |
尚通明;贺竞辉;韩敏;石乃恩;徐正;;一种新的光致变色膜:Na_2WO_4-PAA-Glycerol体系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1期 |
4 |
刘岩;孟昭虹;刘惠玲;王向宇;陈超;;PVDF膜载Pd/Fe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5 |
傅宏俊;黄玉东;刘丽;;碳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特性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6期 |
6 |
李凯;张青川;刘红;;微梁传感研究大分子构象转变[J];实验力学;2007年Z1期 |
7 |
蔡羽;赵胜利;文九巴;赵崇军;;纳米LiCo_xMn_(2-x)O_4粉体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功能材料;2009年02期 |
8 |
王晓;曹渊;徐彦芹;吴慧;何雪梅;李岩;;PAA包覆MCM-41 pH敏感释药系统的制备和释药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16期 |
9 |
刘旭东;周秀文;杨波;余斌;钟华;;微孔诱导法制备高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
10 |
胡淑婉;李文军;常志东;王环颖;郭会超;张经华;刘洋;;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去除水中甲基橙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1期 |
11 |
蔡羽;朱金娥;赵胜利;李洛利;;PAA络合法制备掺Co锰酸锂纳米粉体[J];热加工工艺;2010年22期 |
12 |
陈羽仲,郑平,奚廷斐,田文华;抗凝血肝素化聚(醚—酰胺胺—脲—氨酯)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2年04期 |
13 |
秦传香,秦志忠;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膜的制备[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5年02期 |
14 |
徐金荣,陈忠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过氧化物[J];色谱;2005年04期 |
15 |
李慧珠,许萃英;彩电行输出变压器(FBT)用气隙片的研制[J];塑料科技;1987年01期 |
16 |
王强,范雪荣,周兴峰;酶精练棉针织物漂白工艺研究[J];针织工业;2005年06期 |
17 |
李虎,黄美荣,李新贵;多功能性氨基蒽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子元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7期 |
18 |
于涛,李风亭;新型反渗透专用阻垢剂TJ-1、TJ-2的阻垢性能研究[J];给水排水;2005年04期 |
19 |
张健,何北海,钱丽颖,黄钊,邹桢祯;松香-聚胺中碱性施胶的初步探讨[J];中国造纸;2005年07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