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及其聚苯乙烯/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以环戊基三氯硅烷(C_5H_9SiCl_3)为原料,经水解缩合制备了三羟基七环戊基七聚硅氧烷((C_5H_9)_7Si_7O_(12)(OH)_3,T_7)。T7和4-氯苄基三氯硅烷通过顶角戴帽反应得到4-氯苄基环戊基POSS,然后和三苯基膦反应生成鏻盐,进而与二茂铁甲醛反应首次合成了同时含有金属和双键的新型磁性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4-(2-二茂铁基乙烯基)-苯基环戊基POSS(POSS1)化合物,同时以三羟基七异丁基七聚硅氧烷为原料按照上面的合成步骤通过Wttig反应合成了4-(2-二茂铁基乙烯基)-苯基异丁基POSS(POSS2)。用FTIR、~1HNMR、~(13)CNMR、~(29)SiNMR以及质谱和元素分析对POSS1和POSS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GA结果表明POSS1和POSS2具有好的热稳定性。研究了POSS1和POSS2的磁特性。
采用Ito法对POSS1化合物的广角X射线衍射(WAXD)粉未图进行了指标化。POSS的晶型被确定为立方晶系。晶格参数:a=8.069932,b=8.069932,c=8.069932,Alpha=90.00000,Beta=90.00000,Gama=90.00000。
在磁力搅拌无磁场条件下,采用自由基本体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XRD和TEM结果表明POSS1在含1wt%POSS1的PS/POSS1纳米复合材料中以分子级分散,当POSS1含量达到3wt%后,一部分POSS1的晶体相出现在纳米复合材料中。GPC结果表明加入POSS1后,复合材料的平均分子量增加。通过TG、TMA和DSC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和纯聚苯乙烯比较,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过DMTA对其粘弹性进行了表征。在温度高于Tg时,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纯PS的高,损耗因子也明显高于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加强.当加入3wt%POSS1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比纯聚苯乙烯约提高33%和84.4%。仅加入1wt%的POSS1断裂伸长率就提高了44%,POSS1的加入对材料的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影响。
在无搅拌有磁场和无磁场条件下采用自由基本体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XRD和TEM结果表明POSS1在PS/POSS199/1纳米复合材料中以分子级分散,当POSS1含量达到3%后,而一部分POSS1以聚集态分散于聚苯乙烯基体中,由于磁场作用,POSS1在磁场下制备的含3wt%POSS1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比无磁场情况下要好。GPC数据表明,随着POSS1含量的增加,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的分子量及其多分散系数降低,但是磁场对其并无明显影响。通过TG和DSC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加,磁场下制备的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的Tg比纯聚苯乙烯高得多,磁场下制备的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和Tg比无磁场下制备的含相同份数POSS1的纳米复合材料要高。通过DMTA对其粘弹性进行了表征。除了在57℃下,PS/POSS1 95/5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低于纯聚苯乙烯的外,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所有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值均高于纯聚苯乙烯。POSS1对聚苯乙烯/POSS1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但是磁场作用对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含3%POSS1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聚苯乙烯约提高46.42%,断裂伸长率随着POSS1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加入5wt%的POSS1,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约提高了300%,POSS1对复合材料的模量影响不大。
在磁力搅拌下,制备了聚苯乙烯/acrylate—POSS以及聚苯乙烯/amino—POSS纳米复合材料,XRD信息表明acrylate—POSS以分子级分散于聚苯乙烯基体中,而amino—POSS以聚集态分散于聚苯乙烯基体中。通过TG和DSC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聚苯乙烯/acrylate—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Tg比纯PS约增加8℃,热稳定性提高。但是加入amino—POSS后,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其DSC曲线上没有显示出玻璃化转变。
|
|
|
|
1 |
张文,李逢泽,边占喜,罗美华;二茂铁甲酰基-芳基羟胺B(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2 |
边占喜,王健春,李逢泽;多二茂铁基二氮杂己烷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1995年02期 |
3 |
胡潇文;曾凡;徐彩虹;;聚二茂铁基硅烷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年08期 |
4 |
孙利军,师树简;2-二茂铁基-2-(1-羟基烷基)-1,3-二噻烷的合成[J];科学通报;1988年12期 |
5 |
张成如;尹荣鋆;;新法合成3-二茂铁基-2-丁烯酸乙酯[J];化学通报;1988年05期 |
6 |
吴树林,边占喜,王健春,李逢泽;N,N’-双〔二(二茂铁基)甲基〕乙二胺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7 |
王振民;张洪云;贾汉东;金佩珩;车得基;陈建勋;;1,1’-二[N-(O-氯苯甲酰腙乙基)]二茂铁和它的Cu(Ⅱ),Co(Ⅱ),Zn(Ⅱ)的配合物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2期 |
8 |
王立,程建国,潘杰,封麟先;星形和树枝状二茂铁基聚合物[J];高分子通报;2001年03期 |
9 |
曾清华,王栋知,王淀佐;聚合物-粘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J];化工进展;1998年02期 |
10 |
朱军,李毕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0期 |
11 |
吴增刚,周持兴,程宝家;原位悬浮聚合制备酸性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4期 |
12 |
张恒;张力;;纳米复合材料实用化技术前景[J];材料导报;2001年08期 |
13 |
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4 |
张强,张立武,余大兵,杨延涛;纳米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3年04期 |
15 |
魏风艳,巩强,严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
16 |
王平华,徐国永,宋功品;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
17 |
刘治国,欧育湘,吴俊浩;MPP/PER/APP系统阻燃的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
18 |
;专利介绍[J];橡胶科技市场;2004年01期 |
19 |
;纳米复合物阻燃剂[J];阻燃材料与技术;2004年06期 |
20 |
周鹏;游冠军;钱世雄;陈良尧;;纳米复合材料Ag:Bi_2O_3的光学响应与超快开关效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