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

刘伟华  
【摘要】: 阳极氧化技术广泛应用于铝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力学性能和耐蚀性。阳极氧化膜本身有着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但由于氧化膜与铝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往往抗热疲劳性能不佳,在热循环和膜内原有内应力的作用下导致膜中出现裂纹等缺陷,从而力学性能与耐蚀性显著下降。随着对铝合金构件要求的提高,相应的对在高温往复热循环作用下仍具有高耐蚀性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阳极氧化膜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搞清阳极氧化过程、氧化工艺、膜成分与结构对氧化膜耐热性、抗热疲劳性、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深入理解各种因素对氧化膜抗热疲劳性能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不但有助于更深入理解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结构与性能的科学本质,同时有助于制备出具有耐热、抗热疲劳并耐腐蚀的阳极氧化膜层。 本论文以工业纯铝L3、铸铝ZL201和硬铝LY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阳极氧化工艺对阳极氧化膜残余生长内应力的影响、封闭工艺和加热条件对阳极氧化膜受热开裂行为的影响以及氧化膜受热开裂前后腐蚀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纯铝上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具有规则的微孔结构,而在Z1201和LY12合金上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孔结构不规则,且有较多空洞缺陷。这些缺陷主要是由于金属间颗粒的存在而产生,降低了阳极氧化膜的力学性能。纯铝上形成的阳极氧化膜中存在残余生长应力,随氧化电压的升高,残余压应力增大。当阳极氧化膜受热时,吸附水和结晶水的脱除使氧化膜发生失重,而结晶水的脱除与加热温度的变化关系更为密切。加热速度增大,氧化膜失重增大。封闭氧化膜反应活性大,加热时较未封闭氧化膜失重大。在300℃加热范围内,氧化膜受热前后均保持非晶态组织。阳极氧化膜孔隙率随氧化电压升高而降低。阳极氧化膜孔隙率的降低和残余压应力的增大都有利于降低阳极氧化膜的开裂。 纯铝上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封闭后为连续结构,没有出现裂纹。而在Z1201和LY12合金上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封闭后出现了非穿透性的网格状裂纹。加热时,未封闭氧化膜表现出较优异的耐热循环性能,而封闭的阳极氧化膜产生了穿透性的网格状裂纹。当封闭膜连续性较好时,其开裂行为主要与氧化膜的残余内应力和微孔结构有关(工业纯铝L3上形成阳极氧化膜受热开裂行为)。当氧化膜封闭后存在裂纹时,如果裂纹宽度的变化不足以释放热应力时,新的裂纹产生(铸铝ZL201上形成阳极氧化膜受热开裂行为)。当裂纹宽度的增大足以释放热应力时,氧化膜中则不会产生新的裂纹,加热前后裂纹密度变化不大,而裂纹宽度增大(硬铝LY12上形成阳极氧化膜受热开裂行为)。氧化膜厚度增大,受热后裂纹密度增大。加热温度对封闭膜受热产生裂纹密度影响不大,而宽度增大。加热速率增大,裂纹密度增大,而冷却速度对裂纹密度影响不大。裂纹主要形成与加热阶段。草酸膜比硫酸膜有更好的耐热循环性能。 封闭工艺对阳极氧化膜的受热开裂行为有重要影响。不同封闭工艺处理的氧化膜的耐热循环性能依次为:铈盐>K_2Cr_2O_7>自封>沸水>NiF_2。封闭工艺对氧化膜受热开裂的影响主要与封闭产物的类型和脱水收缩有关。降低水合作用、封闭后仍然保持阳极氧化膜微孔结构的封闭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封闭阳极氧化膜热循环条件下的开裂。 未封闭阳极氧化膜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受热前后变化不大。自封闭、沸水和NiF_2封闭膜受热后形成穿透性裂纹,基体金属暴露于腐蚀介质中,腐蚀速度显著增大。随着裂纹密度的增大,腐蚀速率增大。K_2Cr_2O_7和铈盐脉冲封闭阳极氧化膜受热后未发生开裂,对基体金属仍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楚南;官素珍;;铝的阳极氧化膜的孔率与密度的研究[J];材料保护;1965年06期
2 肖珩,樊自栓,徐源,张文奇;铝的冷封闭硫酸阳极氧化膜组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3 纪红;李永丰;樊志罡;朱祖芳;;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抗破裂性标准解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4年01期
4 刘磊,胡文彬,吴建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刘磊,胡文彬,吴建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胥泽奇,殷明;枪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晒性试验研究[J];表面技术;2003年06期
7 郏宇飞;旷亚非;周海晖;胡乐晖;;铝高压阳极氧化膜微观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2006年02期
8 赵景茂;王珊珊;郭超;赵旭辉;左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双向脉冲封闭工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朱祖芳;;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膜的性能分析及质量评价[J];电镀与涂饰;2008年04期
10 周赟;宣天鹏;汪亮;张万利;;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方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4期
11 钱备;李淑英;范洪强;余相仁;张琳;;钛阳极氧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及腐蚀行为[J];材料保护;2011年10期
12 李利;;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绿色封闭工艺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1期
13 刘建华;刘洲;于美;李松梅;陈高红;;3种溶液体系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年07期
14 曹楚南;李长志;;若干种有机酸添加剂对铝在硫酸中的阳极氧化膜成长过程的影响[J];材料保护;1965年05期
15 谢上芬,相雨如;硫酸铵溶液中钛阳极氧化膜的椭园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16 宋惠芬;于芝兰;沈富荣;;建筑用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封闭[J];电镀与精饰;1986年02期
17 顾志山;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耐晒度的人工照射加速试验[J];材料保护;1987年01期
18 陈盛红;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着色阳极氧化膜耐紫外光照射的测定[J];材料保护;1987年01期
19 ;“铝材阳极氧化膜质量检测技术讲座”信息[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7年04期
20 ;铝在草酸槽形成的阳极氧化膜比较坚牢[J];电镀与精饰;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似愚;;铝表面功能性阳极氧化膜的应用及展望[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洲;刘德林;何玉怀;刘昌奎;;以贮存件探讨阳极氧化膜耐蚀寿命评估方法[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徐洮;赵家政;陈建敏;;铝多孔质阳极氧化膜扩孔行为的电镜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4 钱建才;许斌;邹洪庆;吕基成;吴厚昌;方敏;;聚苯胺掺杂铝铜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晓波;阎逢元;张爱民;冯治中;陈建敏;;自润滑铝硅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摩擦学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6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植酸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春林;国玉军;刘常升;李凤琴;才庆魁;;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杨潇薇;王桂香;董国君;龚凡;;硅溶胶对镁锂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影响[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戴丹;王慧;李建忠;乌学东;;环保型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曹发和;施彦彦;张丽君;张昭;张鉴清;;环保快速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与耐蚀性能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沟引宁;镁合金表面Al_2O_3纳米粒子增强阳极氧化膜成膜机制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付天琳;钛表面阳极氧化膜结构特性及耐蚀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3 叶皓;双羟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法引入合金元素制备铝复合阳极氧化膜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4 刘伟华;热循环作用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开裂行为与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5 张金生;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状态与粘接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6 田连朋;几种外加离子对铝阳极氧化膜电化学性质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7 刘章生;氮化铝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任建军;铝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自组织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丽;铝锂合金酒石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2 宁淑红;掺杂铈盐的溶胶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3 孟祥凤;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4 王利敏;镁合金的腐蚀及其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杜志惠;医用钛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崔立波;镁合金阳极氧化膜性能的电化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陈爽;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在高温下的抗开裂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8 王珊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脉冲封闭工艺与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9 陈胜利;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外加电压封闭工艺及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刘鹏;阳极氧化膜的击穿机制和纳米孔道形成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祖芳;铝型材氧化膜性能分析及质量评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