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茂金属聚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陈宏亮  
【摘要】: 本论文借助Haake转矩流变仪、DSC、高级流变扩展系统ARES等现代化测试手段,对mPE/LDPE、PP/POE共混体系的剪切和拉伸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对mPE/L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发现在mPE基体中混入少量的LDPE,不仅可以明显降低mPE熔体的剪切粘度,提高其熔体剪切粘度对频率和温度的敏感性,而且使mPE/LDPE共混体系拉伸流变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熔体强度得到明显提高,进而改善了mPE的加工性能。 通过对PP/PO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发现PP结构、POE含量均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PP/POE共混体系的剪切流变数据显示,PP和POE界面存在明显界面滑移现象,且这种滑移现象受PP和POE相容性的影响较大,其中PP1与POE之间界面滑移现象比PP2与POE之间界面滑移现象要更加明显。另外,拉伸流变试验数据显示,对于PP1/POE共混体系,当POE含量达到30%时,共混体系的拉伸粘度发生突变;对于PP2/POE共混体系,当POE含量达到10%时,共混体系的粘度曲线即发生明显变化。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数据显示,与PP2/POE共混体系相比,PP1/POE共混体系的线性粘弹区域较宽,其线性粘弹特征亦更明显。 上述实验结果的取得,对于进一步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相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茂金属聚乙烯及其共混体系加工与应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雄;张鹏;刘文霞;姚培洪;;硅胶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效率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年04期
2 李骏;揣成智;袁文婕;;尼龙6/聚烯烃弹性体合金的形态与性能[J];塑料;2011年02期
3 刘小燕;陈旭;朱博超;胡徐腾;贾军纪;;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聚合性能的研究[J];石油化工;2011年08期
4 吕秀凤;张保生;邱桂学;;EPDM/POE动态硫化热塑性硫化胶的性能与结构[J];橡胶工业;2011年09期
5 王佳;张瑛;张鹏飞;贺飒飒;葛超;窦涛;;多孔材料负载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6 陈开;宁英男;李世刚;薛秋梅;;氯化镁负载单中心催化剂用于烯烃聚合研究进展[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1年04期
7 王贵一;;以EPM和EPDM共混胶为基础的电线电缆绝缘胶料[J];橡胶参考资料;2011年04期
8 李文乐;李振昊;李化毅;胡友良;;高性能长链支化聚乙烯制备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07期
9 ;中国专利[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年03期
10 ;最新专利文摘[J];石油化工;2010年12期
11 徐一兵;唐正伟;陈建军;赵西明;;乙丙橡胶的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合成橡胶工业;2011年04期
12 闫新华;谷巨明;石艳;李瑛琦;赵敏坚;付志峰;;镍的二亚胺催化剂的负载化及其催化乙烯的聚合[J];化工进展;2011年09期
13 朱永康;;电线电缆用EPM与EPDM共混绝缘胶料[J];世界橡胶工业;2011年09期
14 温丽芳;杨敏;罗爽;刘宾元;闫卫东;王佰全;;氧桥连双核茂钛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的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7期
15 李驰;陈春银;王标兵;;原位聚合PA11/POE-g-MAH共混材料的流变性能[J];塑料;2011年02期
16 ;中国专利目次[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年03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王燕萍;王依民;;新型聚烯烃弹性体结构性能表征及其纤维的纺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贾刚治;武爱军;;茂金属催化剂在合成橡胶领域内的应用[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伟;;茂金属催化剂及其聚烯烃的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邱仁华;孟振功;宋星星;邱一苗;喻琨;尹双凤;许新华;;空气中稳定的强路易斯酸茂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催化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郎笑梅;母瀛;;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在聚丙烯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宋昭峥;葛际江;蒋庆哲;鲍晓军;;低碳烯烃聚合催化剂[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齐姝婧;刘运学;;国内外聚乙烯催化剂的新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玉龙;王斯晗;张宝军;张德顺;刘龙;于部伟;;新型高分子载体茂金属催化剂[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9 牛慧;董金勇;;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丙烯聚合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陈晓浪;陈博鑫;于杰;郭少云;罗筑;;马来酸酐/苯乙烯熔融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财;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吕春胜;单环戊二烯基钛类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克锋;新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普玉;茂金属/含硼化合物催化体系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蒋斌波;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无载体茂金属催化剂微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张军;新型钛族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靖岱;超临界溶液共沉析制备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微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朱银邦;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及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徐铁齐;新型茂金属催化剂和载体型Z-N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烯烃聚合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倪建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亮;茂金属聚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2 刘超;硅橡胶/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夏琳;聚烯烃弹性体POE交联及补强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璋;负载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聚合[D];湖南大学;2012年
5 李贺新;基于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原位聚合反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顾圆春;PP/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静;茂金属催化剂用于间规聚丙烯制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杨翠红;齐鲁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冷凝态技术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9 袁宗胜;新型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工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曲家波;新型全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体威;茂金属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2年
2 陈可;韩国开发成功新型茂金属催化剂[N];中国包装报;2001年
3 殷宪国;茂金属催化聚烯烃产品升级[N];中国化工报;2003年
4 金山;茂金属乙丙橡胶前景看好[N];中国化工报;2001年
5 雷燕湘;聚丙烯新品开发向何处去[N];中国化工报;2000年
6 韩平安;mCOC聚合物及包装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4年
7 章文;世界聚乙烯发展迅速 新型催化剂功不可没[N];中国化工报;2001年
8 钱伯章;高性能催化剂推动聚乙烯工业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蔡韵宜 赵岩峰译;聚乙烯塑料包装材料性能分析[N];中国包装报;2002年
10 ;三甲基铝及甲基铝氧烷[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