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功能化烯烃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陈光岩  
【摘要】:聚烯烃的非极性、表面能低导致了它的染色性、粘接性、亲水性、涂覆性以及与其它极性高分子或无机填料的相容性差,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对聚烯烃进行改性,提高其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在理论上,功能化聚烯烃的制备方法有三种:(1)功能性单体直接共聚法;(2)聚合物的化学改性;(3)“反应性基团”功能化法。本论文采用功能性单体直接共聚法,合成了具优异加工性能的易接枝聚乙烯,同时对其结构及格性能进行详细表征。 采用新型的非均相Ziegler-Natta型催化剂,以己烷为溶剂来实施乙烯/丁烯/丁二烯的配位聚合反应。考察了Al/Ti、聚合反应温度、丁二烯的用量、聚合反应压力、H_2以及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种类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种催化体系能有效地进行乙烯/丁烯/丁二烯和丙烯/丁二烯的共聚反应。通过FTIR、~1H-NMR、~(13)C-NMR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构以嵌段结构为主,乙烯/丁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丁二烯的主要结构为反-1,4-Bd,丙烯/丁二烯共聚物中丁二烯的主要结构为反-1,4-Bd和1,2-Bd为主。考察了上述聚合工艺条件对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工艺条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子中丁二烯结构单元的引入,降低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同时也降低了共聚物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在乙烯/丁烯/丁二烯聚合反应中,采用淤浆法用两个串联反应釜生产双峰聚乙烯的技术,前面的反应釜进行氢调节,得到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后面的反应釜进行微氢调节,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烯。通过此法聚合得到的聚乙烯具有双峰结构和较宽分子量分布,既具有易接枝的特性,又具有优异的加工性。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对上述合成的两种共聚物进行接枝功能化反应。利用红外光谱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发生,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马来酸酐用量以及共聚物中丁二烯的含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或聚丙烯中少量双键的引入能够大大地提高了接枝率。通过GPC和DS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在接枝后分子量并没有明显地下降,乙烯/丁烯/丁二烯接枝产物的熔点和结晶温度降低,丙烯/丁二烯接枝产物的熔点和结晶温度略有升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岩;李丽;李延亮;张超;陈智能;候斌;;抗冲共聚PP树脂的结构表征[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年05期
2 宋武;王雅珍;吴玉波;杨国兴;杜淑平;;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塑料工业;2006年S1期
3 王留阳;吕文华;;PP/PP-g-AMPS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J];中国塑料;2009年02期
4 李春生;张书香;郑安呐;贾素贞;;超临界CO_2中PP与MAA的接枝反应[J];中国塑料;2006年01期
5 魏玉坤;杨欣华;王浩江;陈俊;庞纯;杨育农;赵建青;;多组分极性单体对PP制品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07年01期
6 丁艳芬;郑梅梅;苏一凡;王秀兰;邓煜东;;用不饱和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2年04期
7 胡建聪;黄承亚;;聚丙烯极性增容[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8年03期
8 王雅珍;兰天宇;鲍红光;张晓宇;;超临界CO_2协助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3期
9 韦亚兵;冯震国;曲志刚;;聚丙烯表面的光化学改性[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4年02期
10 原京龙;赵伟;王丽;;聚丙烯改性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8年01期
11 王雅珍;闫海报;宋武;谯兴琴;杜淑萍;;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12 王登飞;王鉴;郭丽;杜威;;超临界CO_2协助多单体接枝改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8年04期
13 蔡传伦;辛志荣;姚占海;石强;殷敬华;;预辐射聚丙烯反应挤出接枝丙烯酸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10期
14 谢赟;徐建平;;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就地增容PP/PS合金[J];塑料工业;2008年02期
15 刘建清;徐晓冬;高秀敏;冯静;;PP熔融接枝改性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8年05期
16 王鉴;冉玉霞;邹恩广;董群;王洪亮;;超临界CO_2协助三单体接枝改性聚丙烯[J];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17 郭明;宋传虎;卢迪;王欢;孙立苹;;羟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8 王召栋;;聚1-丁烯与少量丙烯釜内合金的合成与表征[J];山东化工;2011年04期
19 沈静姝,刘松林;聚丙烯的交联[J];高分子通报;1992年03期
20 柯扬船;孙明卓;宋言新;杨光福;;纳米内核-成核剂复合助剂及与PP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东;王宇杰;唐涛;;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刘亮;杨伟;兰小蓉;杨鸣波;;固相接枝PP-g-MAH-g-MCC的合成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邢海平;姜治伟;唐涛;;控制熔融接枝反应制备长链支化聚丙烯[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高源;李帅;白露;张力平;徐博涵;;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和表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5 林剑英;张华集;张雯;;三官能团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姚自余;贾慧青;杨芳;;聚丙烯T38F薄膜专用树脂的热性能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彦;邱少龙;姚臻;曹堃;;长支链聚丙烯结构调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柯;张琴;吴照勇;江璐霞;傅强;闵志刚;;聚丙烯/纳米CaC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A];第八届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红玉;陈绍梅;;聚丙烯综合改性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史捷锋;王源身;;α及β晶型聚丙烯的固体~(13)C核磁共振弛豫研究[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岩;功能化烯烃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2 王忆铭;超临界CO_2中γ射线预辐射高聚物的整体接枝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谭秀民;聚烯烃的功能化及其纳米复合材料[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瑀健;仿核酸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能以及糖囊泡荧光传感器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亚青;膨胀型红磷微胶囊阻燃剂的绿色制备研究[D];中北大学;2005年
6 凌智群;莲房原花青素及其生物、药理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何其佳;微波辐照对聚烯烃和氟树脂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旭东;聚丙烯土工织物的使用寿命预测[D];东华大学;2005年
9 李文华;碳纳米管的修饰及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刘芙;碳管负载纳米颗粒及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平;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工艺的优化[D];天津大学;2005年
2 康卫民;复合驻极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开发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3 罗居杰;坡缕石复配阻燃剂阻燃聚丙烯的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顾圆春;PP/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三元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殷兰兰;蒙脱土的改性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6 宋文波;高效Z-N催化剂丙烯聚合及其聚合物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7 吕召胜;聚烯烃/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8 徐燕芬;聚丙烯新型成核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樊敏;聚丙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γ-辐照增容与增容剂增容[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廉福义;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枫;聚丙烯:进口依存度下降[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王克智 张惠芳;聚丙烯改性助剂获山西科技进步奖[N];中国化工报;2007年
3 瓶讯;PP瓶和HDPE瓶的外观性能要求[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李玉芳 李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特点[N];中国包装报;2008年
5 陆兆龙;长炼T38F聚丙烯成为拳头产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孙金萍 记者 赵龙;为建设世界级聚丙烯基地储备技术力量[N];大庆日报;2010年
7 钱仲;聚丙烯销售好转带动丙烯持稳[N];中国包装报;2007年
8 李明月;聚丙烯设备制造业亟待规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9 曹金龙;沧炼化工丙烯单耗创新低[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曹金龙 刘伟;沧炼管理新程序让聚丙烯产能翻番[N];中国石化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