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固体催化剂表面结构的表征

赵曦  
【摘要】: 表面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广阔的领域。材料的表面所呈现出的和体相不同的结构特点对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工作选取了在表面科学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体系——两种催化体系和一种负催化体系,建立了针对不同体系的表征方法,用这些方法对材料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一系列表面结构参数,进而构筑了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研究的是Ziegler-Natta催化体系。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发展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但是表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原因是该催化体系复杂,活性中心在催化剂中所占的比例小,对水氧高度敏感,致使催化剂的表征非常困难,尤其是表面结构的表征更加困难。本工作针对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建立了由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组成的系统表征方法.找到了避免空气中的水和氧影响表征结果的措施,制备了由一系列成份简单的配合物和模型催化剂组成的简化研究体系。通过表征并以DFT计算和分子几何构型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催化剂各组分在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给电子体能够和MgCl2形成稳定配合物,并且能够配位在表面不饱和Mg上,造成表面Cl的缺失,促进了MgCl2晶格畸变;还发现在催化剂中给电子体和TiCl4分别配位在MgCl2的表面,但同时给电子体和TiCl4之间也存在着间接作用——给电子体会减弱MgCl2和TiCl4之间的配合,TiCl4则增强MgCl2和给电子体之间的配合;三种内给电子体EB、DBW和BMF在MgCl2表面配位形式不同,从分子几何构型的角度解释了这种差异的原因。本工作还探索了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表征结果、表面结构和催化剂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催化体系的性能提供了依据。在前人提出的活性中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活性中心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本文中的试验结果。 VOx-Ti02是一种负载型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能够用于多个体系的氧化还原催化反应中。本工作建立了XPS、XRD、TPD等表征方法,对VOx-TiO2催化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VOx的单层分散、VOx和TiO2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VOx在TiO2表面的存在形式。通过XPS测定,得出了VOx在TiO2颗粒表面覆盖层的厚度。XRD测定发现,VOx表面的单层阈值为1.7%。SIMS谱图显示,VOx在TiO2表面的存在形式为(VO2) nO2,并且表面存在VOx和TiO2的羟基化。对失活过程的研究表明,VOx-TiO2催化剂的高温失活原因是V进入了金红石TiO2的表面晶格中,而不再以VOx的形式存在。 催化作用的反面是负催化作用。虽然负催化作用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缓蚀科学,但两者的研究在理论上往往起到互补作用。因此,本工作还研究了负催化作用,建立了由XPS、AFM、SEM和电化学手段组成的系统表征方法,对磷系负催化剂在碳钢表面形成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的组成、厚度、形貌,并用AFM观察了膜的形成过程,发现成膜过程中有机膦酸和Zn2-Ca2+、Fe2+发挥协同效应,形成难溶的螯合物,螯合物颗粒在碳钢表面不断沉淀,晶粒逐渐长大,最终形成对铁的腐蚀反应具有负催化作用的致密保护膜。该保护膜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XPS测定显示,碳钢表面保护膜的致密层厚度约为40nm。 本工作证明,表面表征技术在各种材料表面结构的研究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但对认识材料的结构及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表面结构的深入研究为今后新材料的制备以及材料性能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最终将推动材料科学的进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俊领;李秉毅;;酯类给电子体对球形聚乙烯催化剂活性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6年05期
2 刘海涛;马晶;丁春敏;高明智;毛炳权;;1,3-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J];石油化工;2006年02期
3 白雪,高明智,李天益;外给电子体对N催化剂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2004年07期
4 王卫锋;张瑞;白鹏;杨敏;郝月梅;闫卫东;刘宾元;;酮/酯复配内给电子体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乙烯聚合评价[J];化工进展;2010年09期
5 高明智,刘海涛,杨菊秀,李天益,王国兴,王宏伟;1,3-二醚为内给电子体的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J];石油化工;2004年08期
6 刘志军;;乙丙橡胶钒系催化剂给电子体研究[J];石化技术;2017年04期
7 ;最新专利文摘[J];石油化工;2015年06期
8 王军;陈建华;李现忠;刘海涛;高明智;;非邻苯二甲酸酯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11期
9 孙赵娜;刘海涛;高明智;;以不同结构的2,4-戊二醇酯为内给电子体的催化剂的性能[J];石油化工;2010年11期
10 杜波;;外给电子体对气相聚乙烯催化剂作用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5年26期
11 刘涛;李威莅;夏先知;毛炳权;;外给电子体对新型球形聚丙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5年03期
12 曲广淼;王华;杨勇;;外给电子体的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6年11期
13 胡建军;蔡晓霞;陈兴锋;马吉星;马晶;陈建华;;醚酯复合型内给电子体的合成及应用[J];石油化工;2016年07期
14 郑涛;黄河;张辽云;李磊;李化毅;;内给电子体对1-丁烯聚合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7年06期
15 袁春海;李化毅;胡友良;;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通报;2009年10期
16 张宇婷;王益民;耿化梅;;聚丙烯中三种外给电子体的合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1期
17 方鹤;夏俊;杨建;严凌;;聚丙烯内外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世界石油工业;2019年03期
18 张宇婷;苏红;朱国强;王益民;耿化梅;;聚丙烯外给电子体的合成[J];化工管理;2020年28期
19 张军辉;张晓帆;;丙烯聚合催化剂外给电子体及复配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7年06期
20 燕丰;;中科院化学所开发出含有碳酸酯类外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阳;王静;刘伟;余朦山;黄启谷;义建军;谭魁龙;李红明;朱百春;杨万泰;;环境友好新型烷氧基硅烷内给电子体用于丙烯高等规聚合高效催化剂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C];2013年
2 孙竹芳;高明智;赵思源;马晶;李天益;谢伦嘉;;新型外给电子体硅醚的合成[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春雨;蔡洪光;张学全;;磷酸三苯酯作为内给电子体的聚丙烯催化剂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王红;张颖;;2,4-戊二醇二苯甲酸酯的质谱研究[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姚青;黄文氢;;Z-N催化剂中内给电子体和MgCl_2相互作用的DRIFTS研究[A];第21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0年光谱年会论文集[C];2020年
6 杨国兴;杨忠华;朗笑梅;高宇新;付义;何书艳;;丙烯聚合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中内给电子体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龚狄荣;王保林;姜连升;张学全;;磷酸酯给电子体的铁系催化剂定向聚合丁二烯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张巧风;原宇平;张春雨;陈斌;张学全;;含新型给电子体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立娟;王焱鹏;马丽;张丽洋;;新型给电子体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志强;夏先知;;复合内给电子体催化剂丙烯聚合行为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1 王立娟;王焱鹏;景丽荣;马丽;;齐格勒-纳塔聚丙烯催化剂外给电子体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2 胡建东;张新军;;HDC球形催化剂性能优化的研究[A];石油化工应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13 孙竹芳;赵思源;邢凌燕;王文军;谢伦嘉;;一种含环戊基的醚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4 傅智盛;屠嵩涛;范志强;;外给电子体对iPP/EPR反应器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5 李栋;;Hypol工艺上差别化使用外给电子体的技术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6 姚青;黄文氢;;气相色谱法分析聚丙烯催化剂中复合内给电子体含量[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7 张乐天;范志强;傅智盛;;给电子体对乙烯/(1-己烯)共聚反应影响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18 张春雨;蔡洪光;孙春荣;张学全;;聚丙烯合金的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9 屠嵩涛;傅智盛;范志强;;利用复合外给电子体制备聚丙烯反应器合金[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20 刘红芳;徐盛虎;;新型外给电子体D—Donor的合成及其在聚丙烯装置的应用[A];苏、冀、皖、赣、鄂石油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曦;固体催化剂表面结构的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2 钟赤锋;给电子体在丙烯聚合催化剂中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董小芳;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制备及烯烃聚合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亮;新型钛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D];南开大学;2013年
5 楼均勤;外给电子体对负载型钛/镁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及其与乙烯共聚合的作用与机理[D];浙江大学;2009年
6 凌永泰;微球载体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7 宋阳;内给电子体对TiCl_4/MgCl_2丙烯聚合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闫义彬;TiCl_4/MgCl_2催化体系在丁烯和己烯聚合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9 李红明;Ziegler-Natta催化剂氢调敏感性的调控与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9年
10 董奇;负载型钛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及PP/EPR反应器合金的结构性能优化[D];浙江大学;2008年
11 郭志军;燃料电池用碳气凝胶载铂基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2 李莉;催化剂-载体相互作用及电子结构对催化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13 张乐天;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乙烯、1-已烯聚合体系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4 孙凡飞;原位XAFS在不同催化体系中的发展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年
15 李翠清;新型催化材料—磷化钨的合成、表征及加氢精制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6 张云;车用Cu/CHA NH_3-SCR催化剂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7 黄健;费托合成高性能钴基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18 周子健;锰基低温催化剂氧化烟气中单质汞的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9 王轶;单组分负载化苯氧亚胺催化剂的原位制备和乙烯聚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0 周双;铜基和锌基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D];天津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伟娇;新型给电子体的合成及其用于制备宽峰分布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王华;新型丙烯聚合催化剂中内给电子体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3 韩如冰;复配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强;新型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小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李娜;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对负载型钛系催化剂催化乙烯/丙烯共聚合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6 南枫;含松香酸酯类新型绿色内给电子体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宽峰分布透明聚丙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7 翁宇红;通过模型催化剂研究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丙烯聚合体系给电子体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18年
8 杜焰;新型给电子体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文倩;1,3-二醇二甲醚、双苯甲酸酯类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内给电子体的合成与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梁红燕;外给电子体对本体聚合影响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1 刘闯;气相法聚丙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2 聂言培;新型醚类给电子体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3 赵秀秀;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中给电子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4 程磊;二醚类给电子体DMMF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5 徐涛;氯化镁负载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乙烯/1-已烯共聚体系活性中心及微观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6 楼均勤;新型二醚类外给电子体对丙烯聚合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17 侯琳;二醚给电子体9,9-双(甲氧甲基)芴新合成方法探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8 董春明;乙烯淤浆聚合催化剂的放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9 李晓玮;Ziegler-Natta钛系聚丙烯催化剂含氯亚胺类内给电子体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20 张宇婷;高结晶聚丙烯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秋桥 陈子佩;中国石化首个催化剂表征领域ASTM标准发布[N];中国石化报;2021年
2 姚培洪 许云波 仇国贤;催化剂研发成果丰[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巧然通讯员 王立新;石化院三项成果通过集团公司鉴定[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记者 易鹤 张凯凯;我市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N];宁波日报;2020年
5 记者 张好诚 通讯员 马晓雪;中国功能材料学术会议在哈召开[N];中国科学报;2013年
6 记者 王路莎;做大做强我市显示功能材料产业[N];郴州日报;2018年
7 侯永辉;稻壳变废为宝成能源[N];吉林农村报;2017年
8 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周科际;千余专家学者聚长研讨功能材料[N];湖南日报;2010年
9 吴班;联合利华在华举办功能材料研讨会[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张伟杰 霍建伟 木金;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在江大举行[N];镇江日报;2009年
11 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王青;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举行[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2 记者 艾琳;兰州功能材料工程中心成立[N];兰州日报;2006年
13 记者 定律;大力发展有色新型功能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14 本报记者 张迎增;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四项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5 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罗照平;我市电子功能材料产业迎集聚发展[N];洛阳日报;2015年
16 本报记者 李彦;聚焦功能材料共拓印刷新蓝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17 记者 蔡忠仁;福建组建功能材料技术基地[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8 记者 阮越才;夜市,文创园的催化剂?[N];绍兴日报;2020年
19 本报记者 陈晨;让设计催化剂的梦想照进现实[N];科学时报;2010年
20 本报记者 刘泰山;研发国六标准尾气催化剂 成都企业打破国外垄断[N];成都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