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
【摘要】:
反应诱导相分离法(Chemic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制备多孔聚合物材料,是在固化反应开始之前,溶剂或热塑性塑料与热固性树脂混合均匀后,体系处于均相状态。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热固性树脂的分子量逐渐增加,与溶剂或热塑性塑料之间的相容性逐渐变差,体系在热力学上不再相容,相分离开始发生,相结构逐步演化并粗大化。固化产物经洗涤干燥将溶剂去除后或使热塑性塑料高温降解即可得到多孔结构的聚合物材料。与其它制备多孔材料方法相比,工艺简单易操作,可以控制孔径大小及分布。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利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法,以环氧大豆油为溶剂,双酚A环氧树脂为单体,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制备多孔环氧树脂。研究了环氧树脂最终相态取决于环氧基体与环氧大豆油的组成,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其相分离过程进行跟踪。在相态由分散孔向相反转结构转变时,体系均遵循旋节线降解机理;当环氧大豆油浓度较低时,得到了环氧树脂的闭孔结构。研究了溶剂浓度、固化剂用量,固化温度对多孔结构的影响,环氧大豆油浓度增加,孔径增大,分布变宽,密度降低,孔隙率增大。增加固化剂用量,提高固化温度,加快固化反应速率,得到较大孔径的环氧结构。
2.采用热塑性塑料通过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多孔环氧树脂。脂肪族聚碳酸酯作为热塑性塑料,与环氧树脂制得复合材料,使脂肪族聚碳酸酯高温降解即得到环氧树脂多孔结构。利用固化时间-脂肪族聚碳酸酯质量浓度的准相图描述了环氧树脂/热塑性塑料体系的相分离机理,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相分离演化过程进行了跟踪。相分离机理受控于环氧树脂与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组成,在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较低时,遵循成核生长,反之,旋节线降解机理。随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增加,环氧树脂/脂肪族聚碳酸酯体系经历了分散相-双连续相-相反转结构的转变。增加热塑性塑料浓度、提高固化温度,环氧树脂孔径增大。
3.对热塑性塑料的端羟基进行了环氧化反应,合成了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其环氧值为6.8%。
4.将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作为热塑性塑料,通过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多孔聚合物材料,得到孔隙率较大的多孔结构。在环氧树脂/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体系中,当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较低时,制得分散较为均匀的多孔结构;随其浓度增加,孔径增大,分布变宽;在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较高时,得到环氧微球,当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介于两个临界浓度之间时,体系出现分层,上层和底层为分散孔结构,中间层为环氧微球。
5.通过光学显微镜研究了环氧树脂/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在不同固化温度下的相分离过程。当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浓度为35wt%时,环氧树脂/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体系在不同固化温度下均遵循旋节线降解机理,且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以分散相分布在环氧基体中。随固化温度升高,体系中环氧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粒径增大。
|
|
|
|
1 |
陈春霞,黄今玉,郑思珣,郭其鹏;环氧树脂/聚碳酸酯固化共混物的结构及性能[J];应用化学;1999年06期 |
2 |
杨振忠,赵得禄,许元泽,徐懋;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相态发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
3 |
;国外开发出具有80%~90%伸长率的高延伸环氧树脂[J];热固性树脂;2020年03期 |
4 |
王东山,陈立班,杨淑英;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8年08期 |
5 |
朱文祥;李春成;张栋;肖耀南;管国虎;;酯交换法制备可生物降解脂肪族聚碳酸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年10期 |
6 |
郝冬梅,柴子晓,王新灵,唐小真;环氧树脂/反应性聚碳酸酯/叔胺体系的表面结构与性能[J];应用化学;2005年08期 |
7 |
申景强;诸泉;蒋文真;;脂肪族聚碳酸酯可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09年08期 |
8 |
兰;;高韧性环氧树脂[J];国外塑料;1992年04期 |
9 |
豆海华,张洪斌,尤亚华,姚日生;新型聚碳酸酯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郝冬梅,王新灵,唐小真;反应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体系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力学性能[J];应用化学;2000年05期 |
11 |
;聚碳酸酯进口税率执行3%[J];热固性树脂;2014年01期 |
12 |
朱文祥;李春成;肖耀南;张博;郑柳春;;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性能[J];石油化工;2016年03期 |
13 |
程黎明;倪忠斌;朱相苗;闻杰;陈明清;;聚氯乙烯/环氧树脂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20年05期 |
14 |
容敏智,曾汉民;聚碳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1994年02期 |
15 |
周瑜;刘芝兰;陈红祥;;脂肪族聚碳酸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1年12期 |
16 |
宋辉;李颖;张振宇;刘心怡;薛佳耿;张亮;丁靖;;多孔材料用耐高温软质环氧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J];中国胶粘剂;2019年09期 |
17 |
彭荣诚;陈卫丰;;二氧化碳共聚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与工业发展及应用[J];山东化工;2016年20期 |
18 |
汪艳;;后处理工艺对聚碳酸酯激光烧结件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1年02期 |
19 |
方云峰;马骉;王小庆;康兴祥;汤宇婷;;单组分环氧树脂用潜伏型固化剂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2021年12期 |
20 |
黎嘉怡;;环氧树脂:市场走势分化,12月震荡收官![J];广州化工;202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