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系列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徐东华  
【摘要】: 金属一有机配位聚合物是有机配体和一种或多种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是一个涉及有机、无机、配位化学、材料化学乃至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领域。作为新一代多孔材料,兼具高比表面积、骨架结构多样、易于功能化等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对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还展现于这类化合物在光学、磁学、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溶液合成法两种方式,得到了9个具有不同结构的新型配合物,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并研究了它们在室温条件下的固体荧光性质。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水热条件下合成三个3D的Eu(Ⅲ)离子配合物[Eu2(INO)2(ox)2(H2O)2]n(1) [Eu2(INO)4(suc)(H2O)2]n(2)和[Eu2(C4H4O4)3(H2O)2]·H2O (3) (HINO=N-氧化异烟酸,ox=草酸,Suc=丁二酸)。利用IR,元素分析,TG/DTA和单晶X-衍射进行表征。单晶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由于第二配体乙酸不同的配位模式和丁二酸的空间构型不同,配合物1,2,3展现了不同的3D空间构型。与配合物1相比,2和3具有较大的孔道结构,可填充溶剂水分子,这表明配合物中孔道结构的大小受二元羧酸链长的影响。配合物1,2,3中Eu(Ⅲ)离子具有典型的红光,由于晶体结构的不同,荧光强度也明显不同。配合物2中水分子没参与配位,其荧光较1和3的强,表明2中配体与Eu(Ⅲ)离子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2.以bpp作为柔性配体,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三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Zn(CH3C6H4SO3)2(bpp)2]n (4), Cu2(SCN)2(NO3)2(bpp)4]n (5)和{Cu5(SO4)5(bpp)8 (H2O)36(C2H5OH)]·(C2H5OH)}n(6).单晶X-衍射表明,配合物4,5都具有交替的左右手螺旋链,螺旋链通过共用Zn(Ⅱ)或Cu(Ⅱ),分别展现了2-D层状结构,2-D互穿层状结构。配合物2具有两个互穿的2D层状网络。配合物3具有3-D互穿结构。由1D螺旋双链和2D平行层通过SO42-阴离子相互连接形成。由于配体-金属或金属-配体的能量转移,配合物4展现蓝色的反射荧光光谱。我们研究了配合物5、6的电化学性质,6的不可逆还原峰值比5的更底,表明在配合物中一电子还原需要更少的活化能。 3.以AlMo6(OH)6O183-型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为建筑单元,构筑了3个新颖的基于Anderson结构多阴离子的多金属钼酸盐衍生物:Na[AlMo6H6024](C7H8N02S)2·2H2O (C7H7NO2S=4-吡啶硫代乙酸)(7),Na2(C6H5NO2)2(C2H3O2)2Eu2(AlMo6H6O24)2·33H20 (C6H5N02=烟酸,C2H302= CH3COO-)(8)和(C6H5NO2)2(C2H3O2)2Eu2(AlMo6H6O24)2(H3O)2·28H20(C6H5NO2=异烟酸,C2H3O2=CH3COO-)(9)。化合物7显示了Anderson结构通过Na+离子连接成的二维层状结构,质子化的4-吡啶硫代乙酸通过氢键作用填充到骨架之间。化合物8显示了Anderson多酸与稀土-烟酸配合物形成的3D超分子结构。Anderson多酸与稀土铕离子-烟酸配合物形成的1D链与Anderson结构通过Na+离子连接成形成的1D链垂直交叉连接。化合物9显示了Anderson多酸与稀土铕离子-异烟酸配合物形成的1D链,游离的Anderson多酸通过氢键作用支撑在相邻的链之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林;苟少华;王建全;;基于2,2′,6,6′-联苯四酸的两个新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2 钟利娟;鲁晓明;;氮杂环配体自组装螺旋链状结构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1年07期
3 李志敏;张同来;于伟;张建国;杨利;周遵宁;;配位聚合物[Na_2Co(ncpo)_2·4H_2O]_n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热分析(英文)[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8期
4 吕东煜;高竹青;顾金忠;窦伟;;一个吡啶二甲酸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5 王静;苏婷婷;;苯五酸原位脱羧形成锌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和结构研究(英文)[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众;彭小玉;温峰;尹显洪;;一种新型二维铜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陈宏;万新军;程乐华;孟祥珍;刘志军;;二维锌配位聚合物{[Zn(bimx)(SO_4)]·CH_3OH}_n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魏太保;张勤生;曹成;李姗姗;卢彦云;张有明;;一维链状镍配位聚合物{[Ni(DNBC)_2(Im)(H_2O)]·0.25H_2O}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学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7期
9 陈金喜;张若冰;;配位聚合物的绿色化合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霍甲;王立;俞豪杰;范登森;;锰-二茂铁基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11年09期
11 刘勇;张有明;华茂堂;刘明霞;魏太保;;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及其铅(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电学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2 王建;马卫兴;刘玮炜;唐丽娟;陈龙;李超;;色氨酸配位聚合物的热重和差热分析[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1年04期
13 张瑞凤;赵彩娟;;氰根桥连配合物[Ni_2(μ_2-L)(μ_2-CN)_2(CN)_2]·H_2O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4 丁彩霞;曾凡花;汪成;倪佳;伍锡荣;解永树;;双(二吡啶胺)配体的二维和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5 王艳;;多孔吸附储气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1年04期
16 霍涌前;;水杨醛缩对氯苯胺Co(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性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6期
17 王晓丽;吴功德;丁克强;魏伟;孙予罕;;非均相Schiff碱配合物上苯甲醇的选择性氧化:制备条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J];分子催化;2011年04期
18 张奇龙;张云黔;朱必学;;1,2-二(2-胺基苯氧基)乙烷银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19 石林;张颖楠;陈骏飞;;配位聚合物[C_(10)H_(12)O_5]_n的晶体结构及谱学性质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8期
20 冯泳兰;庾江喜;邝代治;尹笃林;张复兴;王剑秋;刘梦琴;;三环己基锡吡啶-4-甲酸酯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朝;岳琦;高恩庆;;芴基二甲酸锰(Ⅱ)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磁性[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唐晓亮;窦伟;郭艳玲;王文华;张国林;刘伟生;唐瑜;;利用配体取代基调控稀土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素娜;王大奇;窦建民;李大成;;基于对羧基苯乙烯酸配体的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婷婷;王晶;王冬梅;霍启升;刘云凌;;具有二重互穿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赵婷婷;王晶;王冬梅;霍启升;刘云凌;;具有二重互穿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高慧玲;黄晓春;;基于笼状基元的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孙晨光;曾明华;;基于羧基苯并多唑类配体的锌基配位聚合物原位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闫卫红;鲍松松;黄键;芦昌盛;郑丽敏;;蒽醌四羧酸钴,镍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罗婵;黄晓春;;基于非手性配体构筑多孔手性配位聚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胡冰;黄小荥;;稀土-锑氧卤纳米簇及其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华;双硝基萘二甲酸及联苯四甲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瑜;基于内盐型羧酸配体的配位聚合物合成、结构与磁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明阳;多卤代苯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马琦;含N杂环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时文娟;新型吡啶吡唑—金属簇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许瑞波;含氮杂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蔡梦军;稀土金属钇与吡啶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国平;含柔性苯二乙羧酸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建勇;新型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德运;稀土/过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华;系列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高艳鹏;含羧酸与咪唑有机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齐慧玲;新型多吡啶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分子建构与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李辉;4-氨基-1,2,4-三唑类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黄祥雷;吡嗪四羧酸稀土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诚军;吡啶基苯并咪唑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魏刚;含氮杂环及羧酸类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8 张伟红;具有1,3-金刚烷二乙酸配体配位聚合物构筑、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詹才宏;含S芳香羧酸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娜;4位三氮唑柔性配体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