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器内液膜过程壳程传质研究
【摘要】: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HFRL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同级萃取反萃分离技术。该技术的核心设备是中空纤维膜器,膜器结构和膜丝参数是影响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传质性能的重要因素。中空纤维膜器内壳程的传质过程较为复杂,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因此无论是理论、实验还是模型计算上都需要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CuSO4-Lix984N/煤油-H2SO4为实验体系,采用料液相流经壳程,反萃相和有机相混合流经管程的操作方式,研究了膜器结构对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过程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料液侧水相边界层内的扩散阻力,传质通量随管程流速变化较小,随壳程流速增大而增大。操作压差、反萃相中Cu2+的浓度和并流逆流操作方式对传质通量基本没有影响。随着膜器装填因子和纤维膜丝有效长度的增大,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过程的传质通量和传质系数均下降。随着膜器长径比的增大,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传质系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流动的非理想程度愈严重,在其内进行的液膜过程传质性能下降幅度愈大。
基于表面更新理论和阻力串联模型,引入壳程流体流动非理想性参数(Pe)建立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的传质模型。采用单程、循环和串级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
|
|
1 |
王玉军,骆广生,王岩,戴猷元;轴向扩散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传质性能的影响[J];化学工程;2002年04期 |
2 |
王玉军,骆广生,王岩,戴猷元;中空纤维膜萃取器内流动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期 |
3 |
戴猷元;王秀丽;汪家鼎;;膜萃取过程传质性能的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1年02期 |
4 |
张卫东,朱慎林,骆广生,戴猷元,汪家鼎;溶胀对中空纤维膜萃取器传质性能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1998年01期 |
5 |
周永益;使用毛细—薄膜器具回收细粒金[J];有色矿冶;1992年01期 |
6 |
陈灵,罗九甫;利用中空纤维超滤分离和浓缩灵芝多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11期 |
7 |
任毅;新一代中空纤维超滤设备[J];食品与机械;1996年01期 |
8 |
任夕娟,孟家明,魏家瑞,朱长江,曾宪春,管晓燕,陈培,马道明;涤纶三维卷曲中空纤维结构性能研究Ⅱ.涤纶中空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性能变化与结构的关系[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1期 |
9 |
蔡卫滨,王玉军,朱慎林;纤维膜萃取器的传质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10 |
;文摘[J];中国调味品;1987年07期 |
11 |
邰乐平;;纺前注射法生产涤纶有色圆中空纤维初探[J];合成纤维工业;1989年01期 |
12 |
陈淦贞;剪纸法测定纤维中空度[J];广东化纤;1994年02期 |
13 |
康殿玺,苏伟清,单怀青;中空纤维超滤在酱油食醋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调味品;1997年11期 |
14 |
吕晓龙,孙常宏,赵卫光,胡成松,胡新萍;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改性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1999年01期 |
15 |
黄维菊,陈文梅,魏星,陈群;管式微滤膜器旋转横流三维湍流场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16 |
;天津成为国家级膜产业化基地[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4年07期 |
17 |
;天津工业大学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简介[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18 |
董旭东;邓玉春;姚志强;;仿羽绒纤维研究进展[J];合成纤维;2006年07期 |
19 |
孙良奎;程海峰;楚增勇;;静电纺丝制备中空纤维的研究进展[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7期 |
20 |
鲍素珍;;新的高性能气体分离膜[J];化工新型材料;1985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