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电解质对丙烯酸乳液聚合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聚电解质可通过改变乳胶粒的聚集程度与组分(引发剂、乳化剂和单体等)的扩散速率而影响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行为。其中,影响聚电解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聚电解质重均分子量的大小及分布、链段的柔韧性、亲水基的数目、密度及其分布。而聚电解质以及其对乳液聚合行为影响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全面研究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机理、动力学行为和性能(粘度、附着力和稳定性)有着很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选用在常压低温下,以N2气氛为保护气,在120℃下,采用常压半连续溶液聚合工艺,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3-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乙二醇丁醚为溶剂,通过α-甲基苯乙烯(AMS)/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多元共聚,合成了无色且透明度良好的水溶性固体苯乙烯-丙烯酸酯分子量系列,如Styrene-acrylic A((?)=2880)、Styrene-acrylic B((?)=3920)、Styrene-acrylic C((?)=4678)、Styrene-acrylic D((?)=7089)、Styrene-acrylic E((?)=11039),其酸值=230-240,Tg=30-40℃,再通过减压蒸馏和氨化,得到淡黄色的水溶性聚电解质溶液。
在聚电解质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其对光油用丙烯酸酯乳液(MMA/BA二元体系)聚合行为的影响,即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研究聚电解质(水溶性固体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氨化溶液)其重均分子量(Mw=2500-12000)、用量(0-20%)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历程、转化率、絮凝物生成率、乳胶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和Zeta电位等聚合参数的影响。
实验发现,聚电解质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行为的影响与其胶束聚集度、扩散速率有着重要的联系。具体如下:
1.通过对比苯乙烯-丙烯酸酯聚电解质不同浓度和重均分子量下的表面张力与电导率值,发现聚电解质的CMC值仅为0.2%,表面张力在45N/m附近,估算HLB=6-7,其扩散速率随着重均分子量与浓度的增多而降低,胶束聚集度随着重均分子量与浓度的增多而增高。
2.通过空白乳液粒径-时间和粒径分布-时间曲线分析,可以发现,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工艺且MMA含量较高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同时存在均相成核与胶束成核,并出现胶束成核向均相成核的转变过程。
3.通过Styrene-acrylicA粒径-时间与转化率-时间曲线分析,可以看出,当浓度较低时,体系因其高的扩散速率使其均相成核概率增高,粒径较低且转化率较高;当浓度较高时,体系因其高的胶束聚集度使其胶束成核概率增高,粒径较高且转化率较低。
4.通过聚电解质的重均分子量对乳胶粒粒径与乳液转化率取值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当其重均分子量较低时,体系因其高的扩散速率使其均相成核概率增高;而当其重均分子量较高时,体系因其高的胶束聚集度使其胶束成核概率增高。
5.对于絮凝物生成率方面的影响,Styrene-acrylic A的取值呈先增而后降趋势,但总体基本稳定在较低值;Styrene-acrylic B与C的取值呈双折线过渡趋势;Styrene-acrylic D与E的取值呈先降后增趋势。
6.对于Zeta电位方面的影响,Styrene-acrylic A、B、C与E的取值呈先增后降趋势;Styrene-acrylic D的取值呈总体降低趋势。
|
|
|
|
1 |
杨明涛;;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电解质高分子刷的表征[J];宜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2 |
李玉兰;陆明刚;;锌螯聚电解质凝集剂在丝绸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
3 |
李再峰,梁自禄,田慧,刘伟;阴离子型封闭聚氨酯聚电解质的制备[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09期 |
4 |
陈子成;刘温霞;张克庆;;聚电解质配合物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J];黑龙江造纸;2006年03期 |
5 |
王兴涌,张连信,郑宏伟;阳离子聚电解质PAK-1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6 |
王浚,孙静,高濂;聚电解质分散剂对Y-TZP悬浮液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1999年02期 |
7 |
刘温霞,隆言泉,王启常,谢来苏;阳离子聚电解质在纸浆纤维上吸附时的动态变化[J];造纸化学品;2001年01期 |
8 |
张立伟,李峰,夏海平,周勇亮,林华水;有机硅参与的聚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1期 |
9 |
李瑞欣,张西正,武继民,郭勇,关静;对电场响应的聚电解质凝胶响应机理及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5期 |
10 |
曹志源;方建慧;丁益民;王玉芹;张沁;饶薇薇;张慧;;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的设计性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07期 |
11 |
吉轩廷;张启义;赵鹏;尹瑞峰;;两端锚定的单链聚电解质在交流电场中的滞后效应[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6期 |
12 |
刘懋涛,王甦畛;聚电解质-磺化聚砜溶液的渗透压[J];高分子学报;1986年03期 |
13 |
张建功;;聚阳离子型电解质固色剂制备工艺简化的探讨[J];精细石油化工;1992年01期 |
14 |
高峰,严宇,任碧野,童真;芘标记磺酸基聚电解质在水与DMSO中的荧光光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
15 |
余海湖,杨恩宇,陈小幺,李鸿辉,姜德生;有机分子与聚电解质静电吸附成膜特性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4年04期 |
16 |
马建中,王伟,杨宗邃,封麟先,胡耿源;皮革化学中的聚电解质理论[J];皮革化工;1998年04期 |
17 |
刘全伟,李艺,王治流,谢鸿峰,杨琥,程镕时;丙烯酸-丙烯酸钠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离解[J];高分子学报;2005年04期 |
18 |
陈翠贞,李卓美,张雪馨;MGS对活性艳红X—3B絮凝作用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5年03期 |
19 |
李秀宏,谭智敏,黄兰,李晓龙,麦振洪,李明;金属纳米颗粒-聚电解质多层膜的X射线反射率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7期 |
20 |
金付强,黎钢,郝立根,张广清;沉淀聚合法制备丙烯酰胺类聚电解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