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杜甫诗歌色彩意象初探

黄鹤  
【摘要】: 古语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足见古人对诗歌和绘画的紧密关系早已了然于胸。色彩作为“画”的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也是诗歌造境的重要手段。驾驭色彩的不仅有艺术家还有诗人。诗歌色彩显现的审美力量同作为绘画的色彩一样令人心生震撼。透过诗歌这个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迤逦的一支,今天的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更可以研究古代人们的色彩观念及色彩审美意识。虽然不需用笔墨等绘画手段来实现,但从某种意义来说,诗歌中的色彩应用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视觉色彩,创作者借由视觉色彩而来的经验和自身的主观体悟,用文学的语汇创造出一幅又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面。杜甫作为以文字调配色彩的杰出高手,将自己对色彩学规律和色彩调配手法的认识以诗歌的形式娓娓道来。笔者发现,杜甫有着已然已经接近现代色彩学框架的丰富的色彩应用理论。他不仅深谙各种调色手段,并且形成了十分浓厚的个人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没有形成类似特点?以往,唐宋诗词的研究多限于古典文学范畴,对唐诗乃至中国古典文学中所隐现的古代色彩观尚缺乏系统地比较研究,对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的整理、分析也很不够。基于此,本文试图打破色彩学与文学的界限,拟以杜甫诗歌为代表初步探索一下唐诗中所表现的色彩及体现的色彩观。从色彩的调和、互补、明暗、虚实、动静等方面来对杜甫诗歌色彩意象进行研究,再分析影响其色彩应用的原因,力图展现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人超越时代的色彩造诣。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整个唐朝诗歌用色概况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对杜甫的用色总体特点及风格的简论;第三部分通过对杜甫诗歌的例举分别从视觉色彩效果和美学角度对杜甫的用色手法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造成杜甫用色倾向和特点的原因的探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巧灵;;从杜甫诗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女性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陈红列;;伟大而纯粹——探析杜甫的心灵历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04期
3 董伊琳;;逆“流”而上的杜甫——从写“马”诗看杜甫的审美取向[J];大家;2011年16期
4 ;画史空前的鸿篇巨制——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立鼎翰海春季拍卖会[J];中国拍卖;2004年07期
5 郭春林;;独具特色的教子诗——杜甫诗《又示宗武》欣赏[J];阅读与写作;2011年06期
6 时红梅;叶帮义;;论杜甫诗歌的自称艺术[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吴光兴;;李杜诗风与唐诗疆域“三国”说[J];文学遗产;2011年05期
8 魏景波;;文献流传、文化转型与文学嬗变:宋代杜诗学的三大成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詹杭伦;;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审美结构[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付振华;;杜诗研究常用书版本述略[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11 王军蓉;;试论杨慎的反“诗史”说[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2 龙云辉;;古诗词鉴赏方法摭谈[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3 段莉萍;;试论宋代华阳才子王琪的文学成就[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14 胡耀超;;行书创作笔法(四)[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1年07期
15 张金明;;査慎行之宋诗精神首开清初宗宋诗派[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16 钱得运;;“二王”本《宋本杜工部集》校勘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17 王成;;从《壶谷诗评》透视南龙翼诗论的现实价值[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8 赵忠英;;让课堂成为一池春水——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19 ;咬春五辛盘[J];读书文摘;2011年10期
20 于小山;王如一;;心灵迹化 美之乐章 郭际其人其书[J];新疆画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伯奇;;李白初识杜甫时地新考[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2 邝健行;;从杜甫诗论测李白生平的一些问题[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易安;;明人李杜比较研究浅说[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4 姜光斗;;论李白对韩愈奇险诗风的影响[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5 ;杜甫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平江举行[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6 夏娟;;班主任工作与“隐性”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房日晰;;李诗影响不及杜诗之原因探讨[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阎琦;;李白的入仕道路和他的幽愤[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9 徐叶翎;;再谈李白寓家东鲁[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10 许嘉甫;;李白酬赠张诗考释[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王福栋;论唐代战争诗[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黄桂凤;唐代杜诗接受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杰;竹枝词发展史[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茀民;清虞山诗派诗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卢长怀;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鹤;杜甫诗歌色彩意象初探[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2 陈馨;松尾芭蕉自然观的杜甫受容[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钱爱娟;论杜甫诗中的风雨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兰兰;杜甫的赋作成就及其以赋为诗[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才学娟;论杜甫的归属意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裴宏江;杜甫诗歌“顿挫”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艳;仇兆鳌注杜得失谈[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在杰;论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警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迈;杜甫诗歌自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崔丽;圣者襟抱 诗人性情[D];内蒙古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鸿篇巨制 令人叫绝[N];美术报;2004年
2 ;《杜甫诗意百开册》拍出天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朱浩云;《杜甫诗意册》天价启示[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记者 方小虎 严芳;希望两岸青少年交流常做常新[N];四川日报;2011年
5 王军;新加坡:87%的人住廉价组屋[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老军;《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创中国绘画最高价纪录[N];中国档案报;2004年
7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丁启阵;从杜甫诗看唐朝的言论自由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9 陈俊宇;杜甫精神是他的画魂[N];深圳商报;2004年
10 廖翊;连战夫人香江吟诗开讲,再谈大陆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