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西方雕塑空间对比研究

任磊  
【摘要】: 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除了作品本身所占的三维空间和作品所承担的艺术理想之外,作品在塑造的时候依赖雕塑家对空间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在解读的时候依赖观众,不同观众以个人意识解读出不同的作品涵义,辅助完成了雕塑的二次创造,从而赋予了雕塑“艺术”的意义。中西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致使形成不同的雕塑风格,西方文化传统肯定人的力量,注重科学实践,雕塑造型追求真实、酷肖;中国雕塑受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精神的影响,雕塑造型求“神似”讲“气韵”,追求雕塑主体与外在空间环境的呼应。 中西方雕塑空间的对比研究一直是雕塑家们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的雕塑空间是一个广义的空间概念,分为:雕塑的可知空间、雕塑的可视空间、雕塑的可感空间三部分。在雕塑的可知空间里着重分析中西不同的历史、文化、思想对于两国雕塑家艺术思维的影响,以及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雕塑的可视空间内,分析中西雕塑的可见形式和表现技法;在雕塑的可感空间里,分析由中西不同文化和审美理想造就的雕塑形态。以及在对比“可知”、“可视”、“可感”空间之后的目的:观者既能和雕塑家产生情感的共鸣,又能在共鸣之后衍生新的艺术思维,完成雕塑艺术二次创造,达到艺术的升华。雕塑家则在中西雕塑的“可视”、“可知”、“可感”空间对比之后,明晰中西雕塑的差异,理清思路,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雕塑。 雕塑是个空间的艺术,雕塑创作前的可知空间、雕塑完成后的可视空间、雕塑被解读时的可感空间,三者合而为一,雕塑才有意义;雕塑还是个发展的空间艺术,新世纪、新空间、新思维、新发展,知差别而后作,雕塑才有生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经纬;;浅谈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 孟娜;;中西方女性意识之异同[J];神州;2011年17期
3 李智榜;;正确看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J];企业导报;2011年10期
4 吕烨;;中西方乡村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的特点比较[J];民族论坛;2011年16期
5 赵刘;;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6 刘艳秋;;中西女性话语语用功能的共性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姜红;;中西方道德价值观比较[J];理论参考;2011年05期
8 林秀芳;王宏杰;;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当代文学剖绘[J];大家;2011年14期
9 舒亭亭;;中西方民俗文化节日之比较[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10 彭佳;;线条在中西绘画中的应用和意义[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11 张美丽;;简评中西译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8期
12 吴魁;;现代装饰雕塑空间的环境要素研究[J];艺术教育;2011年09期
13 耿雪;;从《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4 冯延燕;;中西狗之文化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15 饶小炜;;中西方语言观的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6 张晔;;论中西方版画在社会发展中的差异与融通[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17 郑理民;;以坐之名——坐具设计的中西方文化层面比较[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18 余添;;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19 骆婷;;中西方伦理精神的文化殊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20 赵茂锦;鲁子祺;;中西方设计的汇合与融通[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薇;;“抑商”观念在中西方教义中的渊源与分野——以宗教和政治因素的考察为路径[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2 田辰山;;两个“文明”大故事,两个“民主”大结构——比较中西方的传统与现实政治结构[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吴凌燕;姚本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及整合[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博;陈晓;;北京大学生对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及态度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睿;高松;陶云;;比较室内设计学的心理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Susan Brownell;;北京奥运会与中西方间的相互理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7 熊春锦;;慧性内文明是国学文化的根柢[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8 于文杰;;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生态思想演进的历史形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半夏;秦彤;;娱乐与载道——中西方电影观念与文艺传统的关系之比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磊;中西方雕塑空间对比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王凡;试论雕塑空间的拓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闻;当代艺术语境中雕塑空间的拓展与突破[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杨轶斌;雕塑空间中压缩形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韩毅;雕塑空间表现形式的研究和探索[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丁洁;中西方雕塑空间的异同比较[D];清华大学;2004年
7 王妍;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D];河南大学;2006年
9 张敬师;中西方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晓丹;中西方伦理学关于古代人性思想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婷玉;海外学子眼中的中西方老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记者 唐闻佳;中西方疾病谱越来越接近[N];文汇报;2011年
3 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2)班 甘倩云;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趋势为什么截然相反[N];学知报;2011年
4 主讲人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乃基;中西方差异的文化解读[N];新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明宇 王坤宁;奈斯比特:中西方思考方式很不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赵红梅;扎根黄土塑真趣[N];张掖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蔡萌;艺术无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朱一平;富有生命力的石头[N];美术报;2007年
9 孟祥沛;中西方对口头和书面合同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N];国际商报;2008年
10 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美国麻省卫生部高级研究员 蔡江南;中国母亲真的更牛吗[N];解放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