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聚类的视频结构化分析
【摘要】:视频数据是缺乏文本数据里定义的有索引、摘要、关键词、标题等内容信息,其最大颗粒度是整个文件,最小颗粒度是单个帧,中间没有自然的过渡层次。按照时间顺序逐步播放的传统浏览方式,因其占用时间长,缺乏智能的内容定位,具有很差的用户体验,尤其在如今互联视频内容服务的视频分享网站中。以故事为单元的短视频备受用户喜爱,是下一代互联网视频内容的主流。为了自动从广播电视视频流中获得这样的短视频单元,本文重点研究了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并提出了基于人脸聚类的视频结构化分析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与成果如下: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由镜头自动分割,关键帧提取与人脸区域检测,人脸相似度计算并无监督聚类,及利用人脸聚类结果进行视频结构化分析等模块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视频网站后端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整个视频文件,输出结构标签结果文件,使得网页播放器具有结构可视化效果和智能定位的快进功能。
结合Gabor和SIFT两种特征作为人脸相似性测度方法,Gabor是人脸纹理特征的全局描述,SIFT是人脸的局部特征点描述。这两种特征具有互补性,有效的克服了视频图像中人脸的光照,姿态和表情问题,在LFW (Label Face in Wild)公开人脸数据集进行人脸验证(verification)进行的评测实验中,该方法取得了0.7927的平均精度。
通过基于图理论的人脸聚类把具有相同语义特性的时间序列标签聚集到一起,也就使人脸图像所在镜头聚集到一起。利用同一类的镜头组在整个视频的时间轴上具有特定的时间分布特性进行主持人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在3个法国电视台16个视频,总共515分钟的新闻数据集上的主持人检测实验中,达到了93.205的F-Measure值的精度。
|
|
|
|
1 |
周激流,张晔;人脸识别理论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9年02期 |
2 |
张林,胡波,凌燮亭;基于主元分析和Fuzzy ART模型的人脸识别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1999年03期 |
3 |
于东亮,苏光大;人脸指纹综合识别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6期 |
4 |
丁嵘,苏光大,林行刚;复杂背景下人脸的鲁棒识别[J];中国激光;2003年06期 |
5 |
王志良,陈锋军,薛为民;人脸表情识别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年12期 |
6 |
陈绵书,陈贺新,桑爱军;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综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
7 |
李刚,周智明,王舒宜;姿态相关的人脸自动识别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年S1期 |
8 |
周敬利,吴桂林,余胜生;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11期 |
9 |
付昀,郑南宁;线性人脸对象类模型的匹配提升技术[J];中国工程科学;2005年02期 |
10 |
;美国人拍到“笑脸太阳”:云彩勾勒出微笑的人脸[J];科技传播;2010年14期 |
11 |
;G20首尔峰会采用人脸识别系统[J];中国防伪报道;2010年12期 |
12 |
高西奇,周洪祥,何振亚;基于小波变换的主元分析人脸图象识别[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3 |
施可为,傅锡天,蔡安妮,孙景鳌;含人脸的前景在活动图像序列中的分割[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4 |
李士进,闵丽娟,朱跃龙,徐立中;基于结构和统计信息融合的人脸检测[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1年03期 |
15 |
左力,李治国,李锦涛,高文;基于标注图像的MPEG-4人脸运动参数获取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1年S2期 |
16 |
何海峰,王林泉,葛元;灰度图像中基于像素分布特征的人脸定位[J];计算机工程;2002年06期 |
17 |
王伟,马建光;人脸识别常用方法及其发展现状[J];兵工自动化;2002年01期 |
18 |
李江,郁文贤,匡刚要,宋海娜;一种复合模式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19 |
黄玫,孙兴华,金国英,徐光祐;新闻视频显著人脸检索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7期 |
20 |
李春明,李玉山,庄庆德,关晓丹;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